抗感染药学杂志

期刊简介

               《抗感染药学》为季刊, 季末 25 日出版, 大 16 开, 80页, 邮发代号: 28-194。单价:9.80/册。国内外公发行。《抗感染药学》是江苏省卫生厅主管、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主办的抗感染药学学术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7878/CN  32-1726R。《抗感染药学》主要刊登药学与抗感染药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科研设计、生产工艺、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国内外的药学进展和抗感染药学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办刊宗旨:     创新、存真、求精、服务。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以提高为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实践为主。着重报道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实用性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 本刊特点: 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 重在实用、兼顾提高。 1   征稿范围       国内外抗感染药物药学进展、科研成果与理论、中药与天然药物、生化药物、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药理毒理;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相互作用、合理用药、不良反应、药物代谢动力学; 抗感染药物经济学、药事管理、新药介绍、药学信息。 2  栏目设置   综述与论坛   报道抗感染药物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进行总结、评述、并结合作者在本领域的工作发表见解。   实验研究   报道抗感染药物各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内容可涉及中、西药的合成、制剂、药理、毒理、临床药物试验、药物敏感性实验, 药物质量分析、鉴定、含量测定及改进方法的探讨等。   研究生论文   报道研究生在读时各类药物及抗感染药物具有原创性的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药物与临床   报道抗感染类药物应用于各科疾病的药物疗效评价。   合理用药   报道对临床抗感染用药的合理性、配伍问题分析; 药物使用时的稳定性问题分析; 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讨论处方的合理性问题等。   药物不良反应   报道按照药物说明书使用后出现的个体反应, 探讨分析抗感染药物对各组织器官的不良反应等。  药物经济学   报道抗感染药物在临床各科的治疗中, 药物产生疗效时的费用的分析等。  经验交流   报道工作中的新发现, 经验改进等。  药事管理   报道药学领域中的科学管理, 药事法规等                

国产双靶点减重药信尔美获批上市

时间:2025-07-01 11:42:48

2025年6月27日,中国医药行业迎来里程碑事件:信达生物自主研发的玛仕度肽注射液(商品名:信尔美)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作为全球首个GCG/GLP-1双靶点减重药物,其获批不仅填补了国产双靶点减重药的空白,更以“双重调节机制”为代谢疾病治疗领域开辟了新方向。这一突破性进展,被业内视为中国创新药企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的重要标志。

双靶点机制的突破性意义

玛仕度肽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独特的“双引擎”设计:同时靶向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胰高血糖素(GCG)受体。通俗而言,GLP-1受体激活可延缓胃排空、降低食欲,而GCG受体激活则能加速能量消耗,两者协同作用相当于在“控制摄入”与“促进代谢”两个维度形成闭环。这种机制相较于单靶点药物(如仅作用于GLP-1的司美格鲁肽),理论上可提供更显著的减重效果和代谢改善。信达生物披露的临床数据显示,玛仕度肽可使患者体重降低超过15%,这一数据已接近国际领先水平。

跨国药企的快速布局

就在玛仕度肽获批后数日,诺和诺德宣布其新一代减重药物进入中国审批加速通道。尽管具体药物名称尚未公开,但业内人士推测,这可能是其基于司美格鲁肽技术平台升级的迭代产品,或是针对青少年肥胖适应症的扩展。诺和诺德的快速反应,印证了其对中国减重市场的战略重视——据药融云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肥胖人群已突破2.4亿,市场规模预计在2026年达到200亿元。这种“本土创新”与“跨国迭代”的竞速,如同两辆高速列车在狭窄赛道内并驾齐驱,稍有不慎便可能改写市场份额格局。

国内减重市场的三重变量

当前市场格局正被三股力量重塑:首先是以玛仕度肽为代表的国产双靶点突破,其定价策略可能比进口药物低30%-50%,这对医保控费压力下的医疗机构具有天然吸引力。其次是跨国药企的技术纵深,诺和诺德凭借司美格鲁肽在糖尿病领域的成功经验,正将其减重适应症向更广泛人群拓展,其2022年已在美国获批青少年肥胖适应症,而玛仕度肽相关研究尚处I期阶段。第三股力量来自头对头临床试验的颠覆性结果,礼来替尔泊肽在与司美格鲁肽的SURMOUNT-5试验中,第72周时减重效果全面占优,这为后续市场竞争埋下伏笔。三方博弈下,医生处方习惯、患者支付能力、医保目录动态调整将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砝码。

未来赛道的三大预测

1.联合疗法的探索加速:单一靶点药物可能逐渐向“鸡尾酒疗法”演变,例如GLP-1/GIP/GCG三靶点药物的研发已进入视野,这类似于从燃油发动机升级为混合动力的技术跃迁。

2.适应症外延竞争白热化:减重药物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心血管风险降低等关联领域扩展,诺和诺德已在MASH(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领域布局司美格鲁肽临床试验,而信达生物尚未披露玛仕度肽的同类研究计划。

3.本土供应链的价值重估:GLP-1类药物的原料药生产、给药装置设计等环节将催生新的产业机会,例如笔式注射器的国产化替代可能降低整体治疗成本20%以上。

这场竞赛的终极赢家,或许不是单纯依靠某一款“明星药物”,而是能在临床需求洞察、生产工艺优化、市场准入策略上实现系统级创新的企业。正如玛仕度肽快速完成从获批到渠道铺货的衔接——据信达生物公告,该药将于获批后一周内登陆全国主要医院及药房,这种“研发-商业化”的高效转化能力,正是中国药企与国际巨头抗衡的核心底气。而当诺和诺德们携着数十年代谢疾病领域积累卷土重来时,本土企业需要证明的,不仅是技术上的并跑,更是生态链整合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