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感染药学杂志

期刊简介

               《抗感染药学》为季刊, 季末 25 日出版, 大 16 开, 80页, 邮发代号: 28-194。单价:9.80/册。国内外公发行。《抗感染药学》是江苏省卫生厅主管、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主办的抗感染药学学术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7878/CN  32-1726R。《抗感染药学》主要刊登药学与抗感染药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科研设计、生产工艺、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国内外的药学进展和抗感染药学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办刊宗旨:     创新、存真、求精、服务。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以提高为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实践为主。着重报道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实用性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 本刊特点: 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 重在实用、兼顾提高。 1   征稿范围       国内外抗感染药物药学进展、科研成果与理论、中药与天然药物、生化药物、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药理毒理;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相互作用、合理用药、不良反应、药物代谢动力学; 抗感染药物经济学、药事管理、新药介绍、药学信息。 2  栏目设置   综述与论坛   报道抗感染药物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进行总结、评述、并结合作者在本领域的工作发表见解。   实验研究   报道抗感染药物各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内容可涉及中、西药的合成、制剂、药理、毒理、临床药物试验、药物敏感性实验, 药物质量分析、鉴定、含量测定及改进方法的探讨等。   研究生论文   报道研究生在读时各类药物及抗感染药物具有原创性的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药物与临床   报道抗感染类药物应用于各科疾病的药物疗效评价。   合理用药   报道对临床抗感染用药的合理性、配伍问题分析; 药物使用时的稳定性问题分析; 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讨论处方的合理性问题等。   药物不良反应   报道按照药物说明书使用后出现的个体反应, 探讨分析抗感染药物对各组织器官的不良反应等。  药物经济学   报道抗感染药物在临床各科的治疗中, 药物产生疗效时的费用的分析等。  经验交流   报道工作中的新发现, 经验改进等。  药事管理   报道药学领域中的科学管理, 药事法规等                

如何促进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实践?

时间:2024-12-02 10:34:04

以下是一些促进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实践的方法:

一、加强科研与临床的沟通协作


建立合作

医院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或团队,负责协调科研部门和临床科室之间的合作。例如,成立临床科研协作办公室,成员包括科研管理人员、临床科室负责人以及医学研究人员。这个办公室定期组织会议,让科研人员了解临床的实际需求和问题,同时让临床医生熟悉最新的科研进展。

开展联合项目申报,鼓励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共同申请科研基金。在项目设计阶段,双方充分交流,确保研究课题既具有科学创新性,又紧密围绕临床实际问题,比如针对某种高发病率的慢性病的新治疗方法的研究。

促进人员交流

安排临床医生到科研实验室进行短期学习或参与部分研究工作,使他们能够亲身体验科研过程,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和技术。例如,让外科医生参与生物材料的实验室研究,了解新型手术缝合材料的研发过程。

科研人员也可以到临床科室进行轮转,观察临床诊疗过程,更好地理解临床需求。比如,医学基础研究人员在肿瘤科病房轮转,了解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和对新治疗技术的期望,从而调整研究方向,加强人员之间的交流。

二、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


完善平台建设

医院或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包括技术评估、专利申请、企业合作对接等一系列服务。例如,设立技术转移办公室,为科研成果的价值评估提供专业服务,帮助科研人员确定成果的技术创新性、临床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技术转让、合作研发等方式,将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实际产品或临床技术。比如,与医疗器械企业合作,将科研人员研发的新型医疗设备原型进行优化和量产,使其能够尽快应用于临床诊断或治疗。

简化流程和政策支持

政府和医院应简化科研成果转化的审批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手续。例如,对于已经通过安全性和有效性初步验证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设立快速审批通道,加快其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的速度。

提供政策支持,如税收优惠、资金奖励等。对积极参与科研成果转化的科研人员和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对成功转化且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的科研成果给予资金奖励,激励各方推动成果转化。

三、加强临床医生的科研培训


开展针对性培训

根据临床医生的实际需求和科研基础,开展多层次的科研培训课程。对于科研基础薄弱的医生,开设基础科研方法课程,如临床研究设计、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等。例如,定期举办临床研究方法培训班,邀请专业的统计学家和临床研究专家授课,讲解如何设计合理的临床试验方案。

针对有一定科研经验的医生,提供高级科研技能培训,如科研项目管理、科研论文写作与发表等。例如,组织学术论文写作工作坊,邀请资深编辑和高影响力期刊的编委分享论文写作技巧和投稿经验。

提供科研指导

为临床医生配备科研导师,这些导师可以是医院内部经验丰富的科研人员,也可以是外聘的专家。导师根据医生的研究方向和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包括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方法的优化以及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推广。例如,一位年轻的内科医生在研究某种罕见病的治疗时,科研导师帮助他梳理研究思路,指导他如何收集和分析病例数据,使他的研究能够顺利开展。

四、建立临床应用反馈机制


跟踪临床应用

对于新应用于临床的科研成果,建立长期的跟踪评估机制。通过收集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改善等数据,全面评估科研成果在临床实践中的实际价值。例如,在一种新的药物治疗方案应用于临床后,定期回访患者,记录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等情况,为后续的改进提供依据。

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临床应用数据库,将科研成果的临床应用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和分析。例如,开发专门的医疗信息系统,医生在使用新的临床技术或药物时,将相关数据实时录入系统,系统可以自动生成分析报告,帮助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及时了解应用情况。

调整科研方向

根据临床应用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科研方向和内容。如果临床应用中发现科研成果存在某些不足或问题,科研人员可以针对性地开展进一步研究。例如,一种新型的医疗器械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现操作不够简便,科研人员就可以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优化设计研究,使其更符合临床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