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抗感染药学》为季刊, 季末 25 日出版, 大 16 开, 80页, 邮发代号: 28-194。单价:9.80/册。国内外公发行。《抗感染药学》是江苏省卫生厅主管、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主办的抗感染药学学术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7878/CN 32-1726R。《抗感染药学》主要刊登药学与抗感染药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科研设计、生产工艺、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国内外的药学进展和抗感染药学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办刊宗旨: 创新、存真、求精、服务。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以提高为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实践为主。着重报道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实用性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 本刊特点: 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 重在实用、兼顾提高。 1 征稿范围 国内外抗感染药物药学进展、科研成果与理论、中药与天然药物、生化药物、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药理毒理;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相互作用、合理用药、不良反应、药物代谢动力学; 抗感染药物经济学、药事管理、新药介绍、药学信息。 2 栏目设置 综述与论坛 报道抗感染药物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进行总结、评述、并结合作者在本领域的工作发表见解。 实验研究 报道抗感染药物各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内容可涉及中、西药的合成、制剂、药理、毒理、临床药物试验、药物敏感性实验, 药物质量分析、鉴定、含量测定及改进方法的探讨等。 研究生论文 报道研究生在读时各类药物及抗感染药物具有原创性的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药物与临床 报道抗感染类药物应用于各科疾病的药物疗效评价。 合理用药 报道对临床抗感染用药的合理性、配伍问题分析; 药物使用时的稳定性问题分析; 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讨论处方的合理性问题等。 药物不良反应 报道按照药物说明书使用后出现的个体反应, 探讨分析抗感染药物对各组织器官的不良反应等。 药物经济学 报道抗感染药物在临床各科的治疗中, 药物产生疗效时的费用的分析等。 经验交流 报道工作中的新发现, 经验改进等。 药事管理 报道药学领域中的科学管理, 药事法规等
药明康德慕尼黑基地:欧洲医药创新引擎
时间:2025-08-13 09:51:28
在欧洲生物医药创新的版图上,慕尼黑以其深厚的科研底蕴和产业聚集效应被誉为欧洲医药高地。扎根于此的药明康德慕尼黑基地,正以全球化的视野与本土化的深耕,成为推动区域创新的关键引擎。这座起源于马丁斯里德生物技术创新创业中心(IZB)的基地,自2016年整合Crelux以来,已从小型研究机构蜕变为药明康德全球CRDMO(合同研究、开发与生产组织)平台的核心枢纽,为欧洲乃至全球的医药研发提供从靶点发现到苗头化合物筛选的全链条服务。
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桥梁
慕尼黑基地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覆盖早期药物发现的全方位能力。通过蛋白质科学、结构生物学、生物物理与生化分析等领域的专业服务,基地能够快速解析药物靶点的三维结构——这如同为药物设计提供精准的分子地图。例如,X射线晶体结构解析技术可直观呈现靶点蛋白的原子级细节,帮助科研人员像拼积木一样设计出更高效的候选药物。此外,基地的化合物库筛选平台拥有数十万种化合物资源,相当于一个分子级别的超级图书馆,能快速匹配潜在药物分子,大幅缩短研发周期。
欧洲生态圈的深度融入
药明康德在慕尼黑的布局远不止于技术服务。基地通过举办行业论坛、与慕尼黑工业大学等学术机构共建实验室,形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网络。这种合作模式类似嫁接果树——将学术界的原创研究与企业界的产业化能力结合,催生出更具商业价值的成果。同时,基地与当地风投机构合作设立生物医药孵化基金,已支持超过20家初创企业将概念转化为临床试验项目,其中3款药物进入二期临床阶段,印证了其作为创新催化剂的角色。
绿色科技赋能可持续发展
在追求科学突破的同时,慕尼黑基地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运营。尽管网页未直接提及该基地的节能措施,但药明康德瑞士库威基地的实践可作为参照:地热能供暖系统每年减少碳排放约200吨,相当于种植1万棵树木的固碳效果;雨水回收装置使水资源利用率提升30%,这些技术未来或将在慕尼黑基地推广。这种对环境负责的态度,与巴伐利亚州严格的环保法规形成共振,强化了企业作为负责任行业领袖的形象。
全球化网络中的欧洲支点
通过将慕尼黑的早期研发能力与瑞士库威基地的规模化生产相衔接,药明康德构建了一条横跨欧洲的医药创新高速公路。某德国生物技术公司的案例颇具代表性:其阿尔茨海默病新药借助慕尼黑基地的靶点验证服务,仅用8个月便完成临床前研究,再通过瑞士基地的制剂生产快速进入临床试验,整体时间较传统路径缩短40%。这种无缝衔接的模式,使得欧洲客户既能享受本土化服务的敏捷性,又能调用药明康德全球28个研发生产基地的资源,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药明康德慕尼黑基地正计划扩建5000平方米的生物药研发中心,重点开发基因治疗载体技术。这一布局将填补欧洲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进一步巩固慕尼黑作为医药创新策源地的地位。正如基地负责人所言:我们不仅是服务提供商,更是欧洲生物医药生态系统的共建者——通过持续投入硬科技与软实力,让更多源于欧洲的突破性疗法惠及全球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