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抗感染药学》为季刊, 季末 25 日出版, 大 16 开, 80页, 邮发代号: 28-194。单价:9.80/册。国内外公发行。《抗感染药学》是江苏省卫生厅主管、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主办的抗感染药学学术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7878/CN 32-1726R。《抗感染药学》主要刊登药学与抗感染药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科研设计、生产工艺、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国内外的药学进展和抗感染药学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办刊宗旨: 创新、存真、求精、服务。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以提高为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实践为主。着重报道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实用性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 本刊特点: 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 重在实用、兼顾提高。 1 征稿范围 国内外抗感染药物药学进展、科研成果与理论、中药与天然药物、生化药物、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药理毒理;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相互作用、合理用药、不良反应、药物代谢动力学; 抗感染药物经济学、药事管理、新药介绍、药学信息。 2 栏目设置 综述与论坛 报道抗感染药物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进行总结、评述、并结合作者在本领域的工作发表见解。 实验研究 报道抗感染药物各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内容可涉及中、西药的合成、制剂、药理、毒理、临床药物试验、药物敏感性实验, 药物质量分析、鉴定、含量测定及改进方法的探讨等。 研究生论文 报道研究生在读时各类药物及抗感染药物具有原创性的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药物与临床 报道抗感染类药物应用于各科疾病的药物疗效评价。 合理用药 报道对临床抗感染用药的合理性、配伍问题分析; 药物使用时的稳定性问题分析; 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讨论处方的合理性问题等。 药物不良反应 报道按照药物说明书使用后出现的个体反应, 探讨分析抗感染药物对各组织器官的不良反应等。 药物经济学 报道抗感染药物在临床各科的治疗中, 药物产生疗效时的费用的分析等。 经验交流 报道工作中的新发现, 经验改进等。 药事管理 报道药学领域中的科学管理, 药事法规等
医生晋升新赛道:科普也能评职称
时间:2025-08-11 15:26:25
在医疗行业深耕多年的主治医师们,常常面临职称晋升的挑战。除了传统的临床和科研路径,科普正成为一条越来越受重视的晋升通道。对于心血管健康和糖尿病防治领域的专家来说,如何通过科普实现职业突破?让我们一探究竟。
科普晋升的底层逻辑
国家卫健委将健康科普纳入医务人员职称评价体系,相当于在晋升赛道上新增了一条"绿色通道"。以心血管领域为例,一篇阅读量10万+的科普文章,其影响力可能不亚于发表在普通期刊的论文。这种转变就像把"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念,升级为"既要会酿好酒,更要会吆喝"的新模式。
心血管健康科普创作要点
创作高血压防治内容时,不妨用"水管压力"比喻血管负荷。比如将收缩压/舒张压比作自来水厂供水压力和水龙头阻力,当数值超过140/90mmHg这个"红色警戒线",就像持续超负荷运转的管道系统,随时可能爆裂。这类具象化表达既保持专业度,又让非专业人士秒懂。
针对冠心病患者,可以采用"交通疏导"的叙事框架。把冠状动脉比作城市主干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如同违章占道的车辆,支架手术相当于增建高架桥分流。这种写法在抖音健康科普类账号中,平均完播率能提升40%以上。
糖尿病防治内容突破技巧
创作糖尿病饮食管理内容时,建议采用"超市采购指南"的场景化写作。把血糖生成指数(GI)转化为"食物升糖速度排行榜",用红黄绿灯分类法呈现:绿灯食物如绿叶蔬菜是"匀速慢跑型",黄灯食物如全麦面包属"中速竞走型",红灯食物如白糖则是"百米冲刺型"。
对于胰岛素抵抗的解释,可以引入"钥匙生锈"的隐喻。把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比作门锁,当锁芯生锈(胰岛素抵抗)时,钥匙(胰岛素)再精美也难以开启葡萄糖进入细胞的大门。临床数据显示,这类比喻手法使患者治疗依从性提升27%。
各省份科普成果认定标准
广东省将新媒体平台阅读量10万+的原创科普视同1篇三类论文,相当于给每位医生配了台"影响力计算器"。上海市则更看重权威平台背书,在《健康报》等国家级媒体发表的2000字以上科普,可直接折算继续教育学分。
浙江省的创新评价体系值得关注:在抖音发布系列科普视频累计播放超50万,可折算为科研立项的加分项。这就像把传统的"论文积分卡"升级为"多维能力雷达图",其中科普能力就是新增加的重要维度。
从创作到传播的闭环打造
建议建立"临床案例-科普创作-患者反馈"的增强回路。例如将门诊遇到的典型糖尿病病例,改编成《糖友老张的七日饮食日记》系列推文,再收集读者留言中的共性问题形成新的创作素材。某三甲医院数据显示,持续运营该模式的医师,患者复诊率提升33%,科普作品引用率翻倍。
晋升材料准备黄金法则
准备评审材料时,建议采用"三明治结构":底层是原创科普作品的数据截图,中层是主流媒体的转载证明,顶层是科普成果带来的社会效益证明。比如心血管健康科普被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作为健康教育教材,这类证据的含金量,相当于在评审专家眼中点亮了"跨界影响力"的技能点。
记住,优秀的医疗科普既要像CT机般精准呈现专业内核,又要像卡通贴纸般轻松易懂。当你的科普作品能同时通过同行评议和大众检验时,晋升之路自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