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抗感染药学》为季刊, 季末 25 日出版, 大 16 开, 80页, 邮发代号: 28-194。单价:9.80/册。国内外公发行。《抗感染药学》是江苏省卫生厅主管、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主办的抗感染药学学术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7878/CN 32-1726R。《抗感染药学》主要刊登药学与抗感染药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科研设计、生产工艺、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国内外的药学进展和抗感染药学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办刊宗旨: 创新、存真、求精、服务。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以提高为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实践为主。着重报道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实用性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 本刊特点: 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 重在实用、兼顾提高。 1 征稿范围 国内外抗感染药物药学进展、科研成果与理论、中药与天然药物、生化药物、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药理毒理;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相互作用、合理用药、不良反应、药物代谢动力学; 抗感染药物经济学、药事管理、新药介绍、药学信息。 2 栏目设置 综述与论坛 报道抗感染药物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进行总结、评述、并结合作者在本领域的工作发表见解。 实验研究 报道抗感染药物各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内容可涉及中、西药的合成、制剂、药理、毒理、临床药物试验、药物敏感性实验, 药物质量分析、鉴定、含量测定及改进方法的探讨等。 研究生论文 报道研究生在读时各类药物及抗感染药物具有原创性的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药物与临床 报道抗感染类药物应用于各科疾病的药物疗效评价。 合理用药 报道对临床抗感染用药的合理性、配伍问题分析; 药物使用时的稳定性问题分析; 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讨论处方的合理性问题等。 药物不良反应 报道按照药物说明书使用后出现的个体反应, 探讨分析抗感染药物对各组织器官的不良反应等。 药物经济学 报道抗感染药物在临床各科的治疗中, 药物产生疗效时的费用的分析等。 经验交流 报道工作中的新发现, 经验改进等。 药事管理 报道药学领域中的科学管理, 药事法规等
中国药企崛起:全球TOP50占12席
时间:2025-08-07 11:49:42
近年来,全球医药行业的市值格局正经历一场深刻洗牌。随着创新药研发热潮的推进和资本市场对生物科技赛道的重估,中国药企的表现尤为亮眼。最新数据显示,全球市值TOP50的药企榜单中,中国企业已占据12席,其中恒瑞医药的持续冲高、科伦博泰的强势杀入以及百利天恒的惊人涨幅,共同勾勒出中国医药产业的崛起图谱。
恒瑞医药:传统龙头的价值重估
作为中国创新药领域的标杆企业,恒瑞医药(SH600276)的市值在近期突破5000亿元大关,被市场视为“5000亿之前的每一次回调都是机会”。这一乐观预期的背后,是其在肿瘤、自身免疫等核心治疗领域的产品管线优势,以及国际化布局的加速推进。中财网分析指出,恒瑞的行情动态始终与重大研发进展和行业政策紧密关联,其基本面的稳健性使其成为机构投资者长期配置的“压舱石”。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恒瑞已稳居全球TOP50多年,但此次市值冲高仍被解读为传统药企向创新驱动转型的阶段性成果。
科伦博泰:独角兽的千亿跃进
8月5日,科伦博泰以千亿港元市值首次跻身全球TOP50药企第42位,成为榜单中最年轻的“新晋面孔”。这家源自成都的Biotech企业,自2023年作为独角兽登上胡润全球榜单后,仅用两年时间便完成从“潜力股”到“实力派”的跨越。其成功秘诀在于多技术平台的协同效应——通过ADC(抗体偶联药物)、双抗等前沿技术布局肿瘤领域,并与跨国药企达成多项授权合作。市场观察人士将科伦博泰的崛起比作“马拉松中的冲刺型选手”,在资本与技术的双轮驱动下,其市值节节攀升的曲线几乎复刻了十年前恒瑞的成长路径。
百利天恒:亏损中的狂飙逻辑
与上述两家企业不同,百利天恒的市值爆发伴随着显著的财务亏损。数据显示,2021-2023年其累计亏损达11.62亿元,研发费用占比更从34.97%飙升至132.81%。但正是这种“烧钱换创新”的策略,使其凭借对外授权和医保放量两大引擎,成为最近两年创新药领域涨幅最大的黑马股之一。创始人朱义将资金集中于核心管线的策略,被业内形容为“把子弹全打在十环靶心”——尽管短期报表承压,但核心产品BL-B01D1(EGFR/HER3双抗)的临床数据一经公布,便推动市值单日暴涨40%。这种“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恰恰反映了资本市场对真正差异化创新的渴求。
中国药企的集体突围密码
这三家企业的案例,揭示了中国药企冲击全球顶流的共性路径:恒瑞代表“大象转身”的转型韧性,科伦博泰展现“轻资产技术派”的爆发力,百利天恒则验证了“聚焦突破”的逆袭可能。值得注意的是,它们的成功均依赖于“内外双循环”策略——对内深耕医保市场,对外通过License-out(授权出海)打开国际空间。例如科伦博泰与默沙东的7项ADC交易总金额超百亿美元,百利天恒的HER3靶点药物亦获得跨国药企预付款里程碑。
政策与资本的双重催化
行业剧变的背后,是政策环境与资本逻辑的深刻演变。中国药监局的审评审批加速、医保谈判常态化,为创新药商业化铺设了高速公路;而港交所18A章和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则让尚未盈利的Biotech获得输血通道。这种“水大鱼大”的生态,使得中国药企在靶点选择上更加大胆。正如某分析师所言:“五年前中国创新药还停留在Me-too(模仿创新),现在科伦博泰的ADC、百利天恒的双抗都已进入First-in-class(首创药物)竞争。”
未来的挑战与想象空间
站在新起点上,中国药企仍需直面三大考验:一是核心技术的原创性突破,当前多数企业的技术平台仍建立在海外专利过期基础上;二是国际化运营能力,除个别授权案例外,自主出海的产品尚未形成规模收入;三是估值体系的稳定性,部分企业市值波动率高达200%,反映市场预期仍存在泡沫化风险。不过,随着恒瑞的PD-1美国上市进入倒计时、科伦博泰的SKB264三期临床数据读出在即,中国药企的TOP50席位或将进一步扩容。这场市值竞赛的下半场,注定是创新质量与商业落地的双重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