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感染药学杂志

期刊简介

               《抗感染药学》为季刊, 季末 25 日出版, 大 16 开, 80页, 邮发代号: 28-194。单价:9.80/册。国内外公发行。《抗感染药学》是江苏省卫生厅主管、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主办的抗感染药学学术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7878/CN  32-1726R。《抗感染药学》主要刊登药学与抗感染药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科研设计、生产工艺、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国内外的药学进展和抗感染药学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办刊宗旨:     创新、存真、求精、服务。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以提高为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实践为主。着重报道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实用性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 本刊特点: 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 重在实用、兼顾提高。 1   征稿范围       国内外抗感染药物药学进展、科研成果与理论、中药与天然药物、生化药物、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药理毒理;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相互作用、合理用药、不良反应、药物代谢动力学; 抗感染药物经济学、药事管理、新药介绍、药学信息。 2  栏目设置   综述与论坛   报道抗感染药物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进行总结、评述、并结合作者在本领域的工作发表见解。   实验研究   报道抗感染药物各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内容可涉及中、西药的合成、制剂、药理、毒理、临床药物试验、药物敏感性实验, 药物质量分析、鉴定、含量测定及改进方法的探讨等。   研究生论文   报道研究生在读时各类药物及抗感染药物具有原创性的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药物与临床   报道抗感染类药物应用于各科疾病的药物疗效评价。   合理用药   报道对临床抗感染用药的合理性、配伍问题分析; 药物使用时的稳定性问题分析; 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讨论处方的合理性问题等。   药物不良反应   报道按照药物说明书使用后出现的个体反应, 探讨分析抗感染药物对各组织器官的不良反应等。  药物经济学   报道抗感染药物在临床各科的治疗中, 药物产生疗效时的费用的分析等。  经验交流   报道工作中的新发现, 经验改进等。  药事管理   报道药学领域中的科学管理, 药事法规等                

保健品市场结构性变革与多元化趋势

时间:2025-07-21 14:40:26

近年来,保健品市场正经历一场由消费需求分化驱动的结构性变革。2025年的这一领域,已从单一的“补充营养”转向多元化、场景化的健康解决方案。中老年人追求慢性病管理,白领阶层聚焦抗疲劳与亚健康调节,健身爱好者则青睐运动营养与体型管理——这种需求的分层,恰恰为行业创新提供了精准的坐标。

健康意识觉醒催生“成分党”崛起

全民健康素养的提升,使得消费者对保健品的选择标准从“有效”升级为“安全有效”。据市场调研显示,超过68%的消费者会优先选择含天然成分、无人工添加剂的产品,控糖、低脂等健康化诉求甚至渗透到传统营养补充剂领域。这种现象类似于食品行业的“清洁标签”运动,消费者开始用研究护肤品成分的严谨态度审视保健品配方。例如中老年群体中,鱼油产品若标注“无重金属残留”可提升23%的购买转化率,而白领女性对胶原蛋白产品的透明质酸添加量要求精确到毫克级。

个性化定制从概念走向标配

当标准化产品难以满足细分需求时,定制化服务成为破局关键。某头部品牌推出的“健康档案+AI配方”系统,能根据用户体检数据、基因检测结果甚至生活习惯,生成专属营养组合——就像为每个人配备一名虚拟营养师。这种模式在三个目标人群中呈现差异化表现:中老年人偏好针对三高指标的定制套餐,白领选择缓解颈椎劳损的功能性配方,健身群体则热衷根据体脂率调整的蛋白补充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儿童保健品市场的定制化试水已证明其商业价值,这为成人领域提供了可复制的服务模板。

功能性产品边界持续扩张

传统保健品与功能性食品的界限正在模糊。2025年最显著的趋势是“药食同源”理念的现代化表达:护肝片加入应酬场景的醒酒配方,益生菌产品细分出“熬夜修复”和“外卖伴侣”等子类目。这种变化类似于智能手机的“场景模式”设计,让保健行为与具体生活片段无缝衔接。数据显示,具有明确场景指向的功能性产品溢价能力较普通产品高40%,且用户复购率提升2倍以上。健身爱好者群体中,运动后即时修复的电解质冲剂便是典型案例,其便携包装设计甚至模仿了能量胶的户外使用场景。

技术融合重构产业价值链条

纳米包裹技术让维生素吸收率提升50%,区块链溯源系统使燕窝产品实现从燕屋到货架的全流程追踪——这些创新正在改写行业游戏规则。就像电动汽车颠覆传统汽车产业不止靠动力系统,保健品行业的升级同样是多维度的:生物发酵技术解决植物提取物产能瓶颈,柔性生产线支持小批量定制化生产,甚至社交媒体大数据能反向指导新品研发。中老年市场中的智能药盒便是典型案例,它通过用药记录自动生成营养补充建议,形成“硬件+服务”的闭环生态。

银发经济与职场健康的双轮驱动

2023年规模已突破1600亿元的中老年保健品市场,正在从基础补钙向精准健康管理转型。关节护理、血糖调节类产品年增速保持在15%以上,部分高端线产品甚至采用医疗级包装和剂量分装。与此同时,都市白领的“隐形健康负债”催生出新品类:抗蓝光叶黄素软糖、抗焦虑GABA饮品等产品,本质上是用食品形态解决职场综合征。这两种需求如同两条平行上升的曲线,推动行业形成“普惠型”与“消费升级型”并行的市场结构。

在这场需求变革中,真正的赢家将是那些既能把握技术红利,又能洞察人性化需求的企业。当一瓶鱼油可以依据用户血脂数据动态调整配方,当维生素套餐能随季节和压力水平自动更新——保健品就不再是货架上的商品,而演变为贯穿用户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伙伴。这种转变对行业提出的要求,恰如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机时代的技术与生态协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