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感染药学杂志

期刊简介

               《抗感染药学》为季刊, 季末 25 日出版, 大 16 开, 80页, 邮发代号: 28-194。单价:9.80/册。国内外公发行。《抗感染药学》是江苏省卫生厅主管、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主办的抗感染药学学术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7878/CN  32-1726R。《抗感染药学》主要刊登药学与抗感染药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科研设计、生产工艺、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国内外的药学进展和抗感染药学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办刊宗旨:     创新、存真、求精、服务。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以提高为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实践为主。着重报道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实用性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 本刊特点: 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 重在实用、兼顾提高。 1   征稿范围       国内外抗感染药物药学进展、科研成果与理论、中药与天然药物、生化药物、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药理毒理;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相互作用、合理用药、不良反应、药物代谢动力学; 抗感染药物经济学、药事管理、新药介绍、药学信息。 2  栏目设置   综述与论坛   报道抗感染药物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进行总结、评述、并结合作者在本领域的工作发表见解。   实验研究   报道抗感染药物各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内容可涉及中、西药的合成、制剂、药理、毒理、临床药物试验、药物敏感性实验, 药物质量分析、鉴定、含量测定及改进方法的探讨等。   研究生论文   报道研究生在读时各类药物及抗感染药物具有原创性的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药物与临床   报道抗感染类药物应用于各科疾病的药物疗效评价。   合理用药   报道对临床抗感染用药的合理性、配伍问题分析; 药物使用时的稳定性问题分析; 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讨论处方的合理性问题等。   药物不良反应   报道按照药物说明书使用后出现的个体反应, 探讨分析抗感染药物对各组织器官的不良反应等。  药物经济学   报道抗感染药物在临床各科的治疗中, 药物产生疗效时的费用的分析等。  经验交流   报道工作中的新发现, 经验改进等。  药事管理   报道药学领域中的科学管理, 药事法规等                

医学生高效夜间写作指南

时间:2025-07-16 17:43:52

一、生物钟调适:在混沌中寻找高效窗口

医学生夜间写作的本质是与生理节律博弈。据神经科学研究,凌晨1-3点属于褪黑素分泌高峰期,此时大脑前额叶皮层活跃度下降,这解释了为何深夜常出现思维发散却逻辑混乱的现象。建议采用「能量侦察法」:连续三天用1-10分记录每小时专注度(如凌晨1点专注力8分/2点7分/3点骤降至3分),通过折线图定位个人「黄金90分钟」。有个反常识现象:多数医学生在凌晨2:30-4:00出现肾上腺素回涌,这个窗口期堪比学术版的"急诊黄金时间",特别适合处理数据统计等机械性工作。

二、结构化时间爆破:将急诊思维植入写作流程

急诊科处理危重症的ABC(气道、呼吸、循环)原则可转化为写作框架:A(Aim)明确当前时段核心目标,B(Block)划分25分钟高强度时间块,C(Check)设置强制检测点。例如在首个时间块完成文献综述段落的骨架搭建,用第二个时间块注入实验数据,如同静脉补液般精准。推荐采用「创伤急救式写作法」:将论文拆解为12个可独立操作的"解剖单元",每个单元限定45分钟内完成,完成后立即进行同行速评——这类似于手术中的快速病理检验。

三、环境工程学:构建无菌写作场域

凌晨写作最大的敌人不是困倦,而是环境中的"院内感染源"。建议打造三级防护体系:一级防护(物理隔离)采用蓝光滤镜+降噪耳机形成感官屏障;二级防护(化学阻断)准备含薄荷脑的嗅盐棒作为应急唤醒剂;三级防护(生物节律)每隔90分钟进行5分钟的眼肌训练(凝视窗外最远光点顺时针转动)。研究发现,将工作台灯光调整为4500K色温(接近手术无影灯参数)可使文字输出效率提升23%,这种冷白光能模拟实验室环境,触发条件反射式专注。

四、急诊式写作的药物治疗方案

借鉴临床用药原则,制定写作阶段的"联合用药方案":启动期(凌晨1-2点)使用β受体激动剂类任务(如整理图表数据)提升心率;平台期(2:30-3:30)换成糖皮质激素类工作(修改方法论章节)增强抗疲劳能力;冲刺期(4-5点)采用肾上腺素类动作(撰写结论段)激发最后潜能。要警惕「咖啡因悖论」:过量咖啡因会导致文献综述部分出现妄想性关联,建议改用L-茶氨酸缓释策略——每完成500字含服2mg茶氨酸含片,既维持皮质醇水平又避免神经震颤。

五、创伤后应激管理:论文复苏监护

通宵写作后的认知复苏至关重要。建议采用「学术CRP」:Citation(引文核查)、Revise(逻辑复检)、Peer-review(同侪互检)。有个精妙的比喻:通宵完成的论文如同急诊手术患者,需要在24小时监护期进行三次意识评估——晨起后快速浏览结论部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午间进行方法论复查(生命体征监测),傍晚完成文献格式核查(实验室检查)。特别注意,参考文献部分最易出现"医源性损伤",建议使用EndNote等工具构建静脉通路式的引文输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