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抗感染药学》为季刊, 季末 25 日出版, 大 16 开, 80页, 邮发代号: 28-194。单价:9.80/册。国内外公发行。《抗感染药学》是江苏省卫生厅主管、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主办的抗感染药学学术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7878/CN 32-1726R。《抗感染药学》主要刊登药学与抗感染药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科研设计、生产工艺、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国内外的药学进展和抗感染药学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办刊宗旨: 创新、存真、求精、服务。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以提高为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实践为主。着重报道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实用性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 本刊特点: 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 重在实用、兼顾提高。 1 征稿范围 国内外抗感染药物药学进展、科研成果与理论、中药与天然药物、生化药物、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药理毒理;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相互作用、合理用药、不良反应、药物代谢动力学; 抗感染药物经济学、药事管理、新药介绍、药学信息。 2 栏目设置 综述与论坛 报道抗感染药物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进行总结、评述、并结合作者在本领域的工作发表见解。 实验研究 报道抗感染药物各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内容可涉及中、西药的合成、制剂、药理、毒理、临床药物试验、药物敏感性实验, 药物质量分析、鉴定、含量测定及改进方法的探讨等。 研究生论文 报道研究生在读时各类药物及抗感染药物具有原创性的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药物与临床 报道抗感染类药物应用于各科疾病的药物疗效评价。 合理用药 报道对临床抗感染用药的合理性、配伍问题分析; 药物使用时的稳定性问题分析; 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讨论处方的合理性问题等。 药物不良反应 报道按照药物说明书使用后出现的个体反应, 探讨分析抗感染药物对各组织器官的不良反应等。 药物经济学 报道抗感染药物在临床各科的治疗中, 药物产生疗效时的费用的分析等。 经验交流 报道工作中的新发现, 经验改进等。 药事管理 报道药学领域中的科学管理, 药事法规等
小暑该怎么养生,攻略来了
时间:2025-07-08 10:41:11
小暑节气已至,暑气渐盛,天地间仿佛被一层湿热的水汽笼罩。此时养生需顺应自然,从防暑降温、运动调节、睡眠修复到饮食调理,形成一套完整的健康防护体系。正如古人所言"春夏养阳",小暑时节的养生重点在于平衡体内外环境,让身体在高温高湿中保持轻盈与活力。
防暑降温:科学应对湿热双重考验
小暑期间气温攀升,空气湿度增大,人体散热效率降低,易引发中暑或热射病。建议避开10:00-16:00的强日照时段外出,若必须出行,应选择棉麻等透气性好的衣物,配合宽檐帽和太阳镜形成物理防护屏障。室内降温可采取"自然风+人工辅助"策略:清晨开窗促进空气对流,午后使用风扇增强气流循环,使体感温度下降3-5℃。
水分补充需遵循"少量多次"原则,每日至少饮用8杯水(约2000ml),运动后可适量补充含电解质的饮品,如同给身体内部的"冷却系统"加注防冻液。值得警惕的是,过量饮用冰镇饮料反而会刺激肠胃,建议选择常温凉白开或淡盐水,如同用温水浇灌植物根系般温和补水。
运动调节:在动静间寻找平衡点
湿热环境下运动需遵循"三低原则":低强度、低时长、低频率。可采用"220-年龄"公式计算最大心率,将运动强度控制在60%-80%区间。例如40岁人群运动时,心率维持在108-144次/分钟最为适宜,如同汽车保持在经济转速区间行驶,既省油又不易损耗发动机。
推荐选择晨间或傍晚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柔缓运动,每次不超过40分钟。运动时应注意"谈话测试"——若能完整说出句子但略有喘息,说明强度适中;若出现言语断续则需立即降低强度。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水,避免湿衣贴身导致"二次受暑",好比雨后要及时为植物抖落叶面积水。
睡眠修复:夜间充电的黄金法则
小暑时节昼长夜短,人体生物钟易受干扰。建议保持"日落而息"的节律,晚间22:30前进入准备状态,如同让手机在电量20%时开启省电模式。睡眠时室温控制在26-28℃为宜,过高会导致深度睡眠减少40%,如同电脑长期处于高性能模式会加速损耗。
睡前可尝试"三分钟呼吸法":平躺后依次放松脚趾到头顶的肌肉群,配合4-7-8呼吸节奏(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这种神经肌肉的双重放松效果,相当于给大脑做一次系统碎片整理。对于夜间易醒人群,可用荞麦皮枕头吸收头部热量,其原理类似建筑中的相变调温材料。
饮食调理:舌尖上的清凉哲学
小暑饮食当遵循"三清"标准:清淡、清凉、清补。推荐"彩虹膳食法",每日摄入5种以上颜色的蔬果,如苦瓜、黄瓜、番茄、紫甘蓝等,这些食材如同天然的水分缓释胶囊,能持续为身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可常备"三豆饮"(绿豆、赤小豆、黑豆)作为代茶饮,其富含的钾元素能调节电解质平衡,好比为身体安装智能湿度调节器。烹饪方式推荐凉拌、清蒸等低温料理,避免油炸烧烤等"火上浇油"的烹调法。特别提醒西瓜虽解暑,但每日食用不宜超过500g,否则如同过量灌溉反而会造成植物烂根。
湿热交加的小暑时节,养生本质上是对身体微环境的精细调控。就像经验丰富的园丁会根据天气调整养护方案,现代人的健康管理也需要动态平衡防暑与祛湿、运动与静养、饮食与代谢的关系。掌握这些看似简单却暗含科学原理的养生智慧,方能安然度夏,为秋冬健康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