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抗感染药学》为季刊, 季末 25 日出版, 大 16 开, 80页, 邮发代号: 28-194。单价:9.80/册。国内外公发行。《抗感染药学》是江苏省卫生厅主管、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主办的抗感染药学学术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7878/CN 32-1726R。《抗感染药学》主要刊登药学与抗感染药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科研设计、生产工艺、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国内外的药学进展和抗感染药学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办刊宗旨: 创新、存真、求精、服务。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以提高为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实践为主。着重报道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实用性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 本刊特点: 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 重在实用、兼顾提高。 1 征稿范围 国内外抗感染药物药学进展、科研成果与理论、中药与天然药物、生化药物、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药理毒理;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相互作用、合理用药、不良反应、药物代谢动力学; 抗感染药物经济学、药事管理、新药介绍、药学信息。 2 栏目设置 综述与论坛 报道抗感染药物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进行总结、评述、并结合作者在本领域的工作发表见解。 实验研究 报道抗感染药物各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内容可涉及中、西药的合成、制剂、药理、毒理、临床药物试验、药物敏感性实验, 药物质量分析、鉴定、含量测定及改进方法的探讨等。 研究生论文 报道研究生在读时各类药物及抗感染药物具有原创性的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药物与临床 报道抗感染类药物应用于各科疾病的药物疗效评价。 合理用药 报道对临床抗感染用药的合理性、配伍问题分析; 药物使用时的稳定性问题分析; 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讨论处方的合理性问题等。 药物不良反应 报道按照药物说明书使用后出现的个体反应, 探讨分析抗感染药物对各组织器官的不良反应等。 药物经济学 报道抗感染药物在临床各科的治疗中, 药物产生疗效时的费用的分析等。 经验交流 报道工作中的新发现, 经验改进等。 药事管理 报道药学领域中的科学管理, 药事法规等
用烹饪思维拆解SCI论文写作
时间:2025-06-30 17:24:29
在生物医学研究的“厨房”里,撰写一篇SCI论文如同烹饪一道精致的菜肴,需要严谨的配方设计、精准的火候掌控,以及赏心悦目的摆盘艺术。以下将用烹饪思维拆解论文创作的各个环节,让学术写作的过程如同烹饪般充满逻辑与美感。
实验设计:构建研究食谱的骨架
随机对照试验(RCT)是医学研究的“黄金标准配方”,如同烹饪中主厨对食材分组的严格把控。本研究采用RCT设计,将XX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接受XX药物与常规治疗,以消除干扰因素(如个体差异)对疗效评估的影响。这种设计通过随机化“搅拌”受试者,确保各组基线均衡,如同均匀混合的面糊,最终烘烤出的“数据蛋糕”才能真实反映干预效果。关键步骤包括:明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新鲜食材)、设定主要终点(目标风味)、控制盲法(避免调味偏见)。
数据调味:从原始食材到可口分析
数据清洗:剔除杂质,保留精华
原始数据如同未处理的食材,需通过“清洗”去除腐烂部分(异常值)、填补空缺(缺失值处理),并统一计量单位(一致化处理)。例如,删除重复记录相当于挑出混入的坏土豆,而均值填充缺失值则像用高汤补足炖菜的水分,确保分析时“口感”一致。
统计分析:精准调配风味比例
采用统计分析法计算药物疗效的“工时消耗”,如同量化烹饪中的火候时间。若数据呈现线性趋势,回归分析可揭示剂量-效应关系,类似调整盐糖比例;若存在季节波动(如疾病复发周期),则需加入周期变化分析这一“香料”。P值小于0.05时,意味着药物效果并非“随机翻炒”的结果,而是确有风味提升。
结果可视化:装盘前的色彩搭配
Grafana等工具将复杂数据转化为“色香味俱全”的图表,如森林图展示疗效差异的置信区间(摆盘中的主菜与配菜距离),或热图呈现基因表达变化(温度梯度下的食材熟度)。交互式仪表盘则允许读者“品尝”不同维度的数据,如拖拽时间轴观察疗效动态。
方法火候:控制研究过程的温度曲线
详述干预方案时,需像记录烹饪步骤般精确:药物剂量(调味克数)、给药频率(翻面间隔)、随访周期(焖煮时长)。对于不良反应(焦糊风险),需说明监测方法(温度计校准)与应急预案(备用食材)。盲法实施如同双盲品鉴,患者与研究者均不知分组,避免“心理调味”偏差。
结论摆盘:呈现研究的核心价值
最终结论应如米其林摆盘——层次分明且重点突出。首段总结XX药物相较常规治疗的“风味优势”(如症状缓解率提升30%),中段讨论临床意义(适合哪类“食客”人群),末段点明研究局限(火候控制难点)与未来方向(新调料研发)。通过“分子料理”般的精准表达,让读者一眼捕捉到研究的创新性与实用性。
这套“厨房式写作法”将SCI论文的严谨性与烹饪的创造性融合,从实验设计的“选材”到结论的“装盘”,每一步都需兼顾科学性与传播性。当数据成为食材、方法化为厨艺,学术写作便不再枯燥,而是一场值得品鉴的知识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