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抗感染药学》为季刊, 季末 25 日出版, 大 16 开, 80页, 邮发代号: 28-194。单价:9.80/册。国内外公发行。《抗感染药学》是江苏省卫生厅主管、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主办的抗感染药学学术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7878/CN 32-1726R。《抗感染药学》主要刊登药学与抗感染药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科研设计、生产工艺、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国内外的药学进展和抗感染药学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办刊宗旨: 创新、存真、求精、服务。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以提高为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实践为主。着重报道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实用性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 本刊特点: 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 重在实用、兼顾提高。 1 征稿范围 国内外抗感染药物药学进展、科研成果与理论、中药与天然药物、生化药物、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药理毒理;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相互作用、合理用药、不良反应、药物代谢动力学; 抗感染药物经济学、药事管理、新药介绍、药学信息。 2 栏目设置 综述与论坛 报道抗感染药物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进行总结、评述、并结合作者在本领域的工作发表见解。 实验研究 报道抗感染药物各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内容可涉及中、西药的合成、制剂、药理、毒理、临床药物试验、药物敏感性实验, 药物质量分析、鉴定、含量测定及改进方法的探讨等。 研究生论文 报道研究生在读时各类药物及抗感染药物具有原创性的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药物与临床 报道抗感染类药物应用于各科疾病的药物疗效评价。 合理用药 报道对临床抗感染用药的合理性、配伍问题分析; 药物使用时的稳定性问题分析; 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讨论处方的合理性问题等。 药物不良反应 报道按照药物说明书使用后出现的个体反应, 探讨分析抗感染药物对各组织器官的不良反应等。 药物经济学 报道抗感染药物在临床各科的治疗中, 药物产生疗效时的费用的分析等。 经验交流 报道工作中的新发现, 经验改进等。 药事管理 报道药学领域中的科学管理, 药事法规等
混合毛玻璃结节的危险信号与应对
时间:2025-06-24 14:12:39
在体检报告或胸部CT检查单上,“肺结节”三个字常让人心头一紧。尤其当医生特别标注“混合毛玻璃结节”时,更会强调“密切随访”甚至“尽快干预”。这种结节究竟特殊在哪里?为何让医患双方都如临大敌?
看似“荷包蛋”,暗藏玄机
混合毛玻璃结节在影像学上呈现独特的“荷包蛋”样结构:半透明的磨玻璃成分如同蛋清,包裹着中央致密的实性成分(蛋黄)。这种“不纯粹”的形态,恰恰是危险信号——磨玻璃区域可能代表癌细胞沿肺泡壁生长,而实性成分则提示肿瘤已形成密集的侵袭性病灶。研究显示,这类结节虽仅占检出肺结节的10%左右,但恶性概率显著高于纯磨玻璃或纯实性结节。
恶性风险的“三重警报”
首先,生长速度更具侵略性。与生长缓慢的纯磨玻璃结节不同,混合型结节一旦恶变,实性部分可能快速扩张,如同棉花团中突然冒出的坚硬石块。其次,病理类型更危险。混合型常对应浸润性腺癌,癌细胞已突破基底膜,存在转移风险。第三,隐匿性强。小于6毫米的混合结节可能仅表现为轻微咳嗽,直到实性成分超过5毫米才引起明显症状。
科学应对:从监测到干预
发现混合毛玻璃结节不必恐慌,但需严格遵循分层管理策略。对于直径<6毫米的低风险结节,每年一次低剂量CT足矣;若实性成分≥6毫米或总直径>8毫米,则需缩短至3-6个月复查。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结节稳定,医生也可能建议药物干预(如抗炎治疗),以排除感染或炎症导致的假性混合征象。
当随访中出现**“红色信号”**——如实性成分占比增加、结节边缘毛刺样改变或血管穿行——微创手术切除便是最佳选择。早期干预的5年生存率可超过90%,远超进展后的治疗效果。
读懂报告关键词
面对CT报告,可重点关注以下术语:
“部分实性”:等同于混合毛玻璃结节,需明确实性成分比例
“随访间隔缩短”:提示恶性特征较明显
“GGN伴实变”:国际通用表述,强调混合性特征
健康无小事。每一次随访复查,都是与潜在风险的赛跑。正如一位资深胸外科医生所言:“混合毛玻璃结节像一颗未爆弹,我们既要避免过度治疗,更要警惕错失黄金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