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抗感染药学》为季刊, 季末 25 日出版, 大 16 开, 80页, 邮发代号: 28-194。单价:9.80/册。国内外公发行。《抗感染药学》是江苏省卫生厅主管、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主办的抗感染药学学术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7878/CN 32-1726R。《抗感染药学》主要刊登药学与抗感染药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科研设计、生产工艺、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国内外的药学进展和抗感染药学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办刊宗旨: 创新、存真、求精、服务。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以提高为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实践为主。着重报道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实用性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 本刊特点: 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 重在实用、兼顾提高。 1 征稿范围 国内外抗感染药物药学进展、科研成果与理论、中药与天然药物、生化药物、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药理毒理;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相互作用、合理用药、不良反应、药物代谢动力学; 抗感染药物经济学、药事管理、新药介绍、药学信息。 2 栏目设置 综述与论坛 报道抗感染药物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进行总结、评述、并结合作者在本领域的工作发表见解。 实验研究 报道抗感染药物各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内容可涉及中、西药的合成、制剂、药理、毒理、临床药物试验、药物敏感性实验, 药物质量分析、鉴定、含量测定及改进方法的探讨等。 研究生论文 报道研究生在读时各类药物及抗感染药物具有原创性的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药物与临床 报道抗感染类药物应用于各科疾病的药物疗效评价。 合理用药 报道对临床抗感染用药的合理性、配伍问题分析; 药物使用时的稳定性问题分析; 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讨论处方的合理性问题等。 药物不良反应 报道按照药物说明书使用后出现的个体反应, 探讨分析抗感染药物对各组织器官的不良反应等。 药物经济学 报道抗感染药物在临床各科的治疗中, 药物产生疗效时的费用的分析等。 经验交流 报道工作中的新发现, 经验改进等。 药事管理 报道药学领域中的科学管理, 药事法规等
药品流通中的回流药风险与防范
时间:2025-06-19 10:41:49
在药品流通领域,回流药是一个需要高度警惕的现象。所谓回流药,通常是指已售出或本该销毁的药品,通过非正规渠道重新流入市场销售的行为。这类药品可能因储存条件不当、有效期临近甚至已过期,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对药店从业者而言,识别和防范回流药不仅是合规经营的要求,更是对消费者健康负责的体现。
回流药的常见来源与风险
回流药往往通过以下渠道流入市场:一是个人将未使用完的处方药转卖给非法回收商;二是医疗机构或药房未按规定销毁的临期药品被二次倒卖;三是药品运输、仓储环节中因管理漏洞导致的流失药品。这些药品可能因温度、湿度等储存条件不达标而失效,例如胰岛素若未冷藏保存,其生物活性会大幅降低,患者使用后可能无法控制血糖。更危险的是,部分回流药可能被篡改批号或包装,如降压药硝苯地平片若过期后成分降解,不仅疗效下降,还可能引发低血压或反射性心动过速。
药店如何识别回流药
药店需建立多重防线拦截回流药。首先应严格审核供应商资质,优先选择具备GSP认证的正规渠道。验收环节要重点检查药品外包装:正规药品的铝箔封口平整无破损,而回流药可能出现封口重封痕迹;药瓶标签的印刷质量、批号与效期字体若存在模糊或色差,需高度怀疑。例如某案例中,药店发现一批阿莫西林胶囊的批号区域有涂改液残留,后经核查确认为回收药。此外,对单价较高或市场需求量大的药品(如抗癌靶向药、GLP-1类降糖药)需提高抽检比例。
防范措施与合规管理
建立电子追溯系统是阻断回流药的关键手段。通过扫码入库记录药品流通信息,确保每一盒药都可追溯至合法生产企业。培训员工掌握"四查四对"技巧:查药品外观是否异常、查包装完整性、查批号一致性、查运输条件记录;对采购单、对供应商档案、对质检报告、对库存系统数据。某连锁药店通过引入区块链技术,将药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温控数据全程上链,使回流药无所遁形。同时应在店内设置醒目的药品回收箱,引导顾客正确处理闲置药品,从源头减少回流药产生。
法律后果与行业案例
根据《药品管理法》,销售回流药可被认定为销售假劣药,涉事企业将面临吊销许可证、最高货值金额30倍罚款,责任人可能追究刑事责任。2023年某地查获的回流药案件中,不法分子将已过期的抗生素更换标签后销售,导致多名患者治疗失败,最终主犯被判处7年有期徒刑。药店若未尽到审查义务,即便不知情也需承担连带责任。因此,定期开展药品安全培训、留存完整的进货查验记录(至少保存5年)是必要的法律风险缓冲。
消费者教育的社会责任
药店作为健康守门人,应主动向公众科普回流药危害。可通过宣传册、短视频等形式解释:药品不是普通商品,即便外观正常,储存不当也会变成"隐形毒药"。例如硝酸甘油片受热后易分解,心绞痛患者紧急服用时可能无法救命。建议消费者购买时注意三点:查看药店《药品经营许可证》、核对药品包装是否完好、索取电子销售凭证。对于家庭闲置药,提倡"三不原则":不转卖、不随意丢弃、不囤积过多。
药品安全链条中,每一环节的疏漏都可能酿成悲剧。药店从业者唯有将防回流药意识融入日常操作规范,才能筑牢公众用药安全的最后防线。从源头管控到终端教育,这既是对职业操守的坚守,更是对生命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