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抗感染药学》为季刊, 季末 25 日出版, 大 16 开, 80页, 邮发代号: 28-194。单价:9.80/册。国内外公发行。《抗感染药学》是江苏省卫生厅主管、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主办的抗感染药学学术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7878/CN 32-1726R。《抗感染药学》主要刊登药学与抗感染药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科研设计、生产工艺、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国内外的药学进展和抗感染药学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办刊宗旨: 创新、存真、求精、服务。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以提高为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实践为主。着重报道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实用性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 本刊特点: 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 重在实用、兼顾提高。 1 征稿范围 国内外抗感染药物药学进展、科研成果与理论、中药与天然药物、生化药物、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药理毒理;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相互作用、合理用药、不良反应、药物代谢动力学; 抗感染药物经济学、药事管理、新药介绍、药学信息。 2 栏目设置 综述与论坛 报道抗感染药物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进行总结、评述、并结合作者在本领域的工作发表见解。 实验研究 报道抗感染药物各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内容可涉及中、西药的合成、制剂、药理、毒理、临床药物试验、药物敏感性实验, 药物质量分析、鉴定、含量测定及改进方法的探讨等。 研究生论文 报道研究生在读时各类药物及抗感染药物具有原创性的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药物与临床 报道抗感染类药物应用于各科疾病的药物疗效评价。 合理用药 报道对临床抗感染用药的合理性、配伍问题分析; 药物使用时的稳定性问题分析; 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讨论处方的合理性问题等。 药物不良反应 报道按照药物说明书使用后出现的个体反应, 探讨分析抗感染药物对各组织器官的不良反应等。 药物经济学 报道抗感染药物在临床各科的治疗中, 药物产生疗效时的费用的分析等。 经验交流 报道工作中的新发现, 经验改进等。 药事管理 报道药学领域中的科学管理, 药事法规等
医疗评审制度异化:当论文和表格成为医生的“紧箍咒”
时间:2025-06-12 16:51:26
当前医疗体系中,医生评审制度的设计初衷本是保障医疗质量,却在执行中逐渐异化为一场“数字竞赛”。临床医生被迫将大量精力耗费在填表、论文和应付检查上,而真正关乎患者生命安全的诊疗能力却被边缘化。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正在以隐蔽的方式侵蚀医疗系统的根基。
当SCI论文成为医生的“第二执业证”
三甲医院的主治医师张医生,每周要完成4台手术、接待50余名门诊患者,但让他最焦虑的却是“年底考核时能否凑够3篇核心期刊论文”。现行评审制度将科研产出作为硬通货,导致像张医生这样的临床骨干,不得不利用本应休息的时间熬夜改论文、申课题。某省级医院的数据显示,临床医生平均每年花费在科研申报材料上的时间高达276小时——相当于整整34个工作日被消耗在纸面功夫上。更荒诞的是,某些医院为提升“学术政绩”,甚至出现临床医生购买论文署名权、虚构实验数据的极端案例。当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成为比手术成功率更重要的考核指标时,这套制度已经背离了保障医疗质量的初衷。
填表大战:每救治1个患者,要填3份表格
在呼吸科工作的李护士长展示了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科室每天接诊120名患者,却需要同步完成近400份各类评估表格。从抗生素使用备案到医保费用明细,从临床路径记录到满意度调查,繁琐的文书工作占据了医护人员30%的工作时间。某次抢救危重患者时,主治医师不得不中断心肺复苏,先去填写《紧急处置报备单》。“这就像要求消防员先填完防火检查表才能救火”,这种反逻辑的操作流程,暴露出评审制度已异化为阻碍医疗效率的官僚主义枷锁。
考核指挥棒下的医疗变形记
更值得警惕的是,当绩效考核与经济指标挂钩时,某些医院出现了“用CT扫描代替听诊器”的过度医疗现象。消化内科王主任透露,某些医院为完成“检查阳性率”考核指标,会要求医生对普通胃炎患者也开具增强CT检查单。这种扭曲的激励机制,不仅加重患者经济负担,还造成医保基金浪费——某地医保局审计发现,过度检查导致的医保资金损耗年均达12亿元。当评审标准变成“创收能力比赛”,医患之间的信任基石也随之松动。
被掏空的临床基本功
在医学院授课的赵教授发现,近年来的实习生越来越擅长制作精美的PPT汇报,却连最基础的触诊手法都生疏了。某教学医院的统计显示,年轻医生每年参加临床技能培训的时间不足40小时,但参与各类评审准备会议的时间超过160小时。这种“重材料,轻实操”的培养模式,正在制造一批“纸上名医”——他们能写出漂亮的病案分析,却处理不了真实的临床突发状况。就像建筑工程师不会看图纸,这种专业能力的结构性缺失将给医疗安全埋下长期隐患。
制度设计的初衷与执行效果的背离,在这个领域展现得尤为深刻。当医生们在会议室里反复演练检查接待流程,在电脑前绞尽脑汁编撰论文时,那些真正需要他们专业技能的诊室和手术台,却变成了匆匆掠过的背景板。重建以临床价值为本的评审体系,不仅关乎医护人员的职业尊严,更决定着每一个患者能否获得真正有质量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