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抗感染药学》为季刊, 季末 25 日出版, 大 16 开, 80页, 邮发代号: 28-194。单价:9.80/册。国内外公发行。《抗感染药学》是江苏省卫生厅主管、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主办的抗感染药学学术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7878/CN 32-1726R。《抗感染药学》主要刊登药学与抗感染药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科研设计、生产工艺、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国内外的药学进展和抗感染药学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办刊宗旨: 创新、存真、求精、服务。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以提高为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实践为主。着重报道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实用性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 本刊特点: 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 重在实用、兼顾提高。 1 征稿范围 国内外抗感染药物药学进展、科研成果与理论、中药与天然药物、生化药物、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药理毒理;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相互作用、合理用药、不良反应、药物代谢动力学; 抗感染药物经济学、药事管理、新药介绍、药学信息。 2 栏目设置 综述与论坛 报道抗感染药物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进行总结、评述、并结合作者在本领域的工作发表见解。 实验研究 报道抗感染药物各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内容可涉及中、西药的合成、制剂、药理、毒理、临床药物试验、药物敏感性实验, 药物质量分析、鉴定、含量测定及改进方法的探讨等。 研究生论文 报道研究生在读时各类药物及抗感染药物具有原创性的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药物与临床 报道抗感染类药物应用于各科疾病的药物疗效评价。 合理用药 报道对临床抗感染用药的合理性、配伍问题分析; 药物使用时的稳定性问题分析; 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讨论处方的合理性问题等。 药物不良反应 报道按照药物说明书使用后出现的个体反应, 探讨分析抗感染药物对各组织器官的不良反应等。 药物经济学 报道抗感染药物在临床各科的治疗中, 药物产生疗效时的费用的分析等。 经验交流 报道工作中的新发现, 经验改进等。 药事管理 报道药学领域中的科学管理, 药事法规等
医疗机构排班新规引热议:取消双休还是优化服务?
时间:2025-06-11 09:50:11
近期,卫生健康委员会针对医疗机构排班制度发布的最新通知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份被简化为“取消双休”的政策文件,在医疗行业内部掀起了关于职业权益保障与医疗服务需求的深度讨论。
政策核心:医疗机构排班新规
根据通知要求,各级医疗机构需执行“周一至周五全天开放,周六上午正常接诊”的排班制度。文件虽未直接提及“取消双休”的表述,但结合当前三甲医院普遍存在的“周末门诊常态化”现象,医护人员普遍认为该政策实质压缩了休息时间。以某三甲医院胸外科为例,原本每月6天的完整休息日将减少至4天,急诊科室的轮休周期更是延长至15天一轮。
法律依据与政策初衷
该政策的法律根基源于《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特殊行业可调整休息时间”条款,同时响应了提升基层医疗服务可及性的社会需求。卫健委在文件中特别强调,新规旨在通过错峰排班满足群众就医需求,特别是在老龄化加剧、慢性病就诊量激增的背景下,延长服务时间可减少工作日患者扎堆现象。数据显示,实行周末门诊后,三级医院工作日单日接诊压力平均下降23%。
现实困境与行业惯例
医疗行业长期存在“隐形996”工作制,约78%的三甲医院医生实际周工时超过60小时。某省级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透露:“我们科室实施的是弹性补休制度,但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积存调休天数作废已成常态。”更值得关注的是,68%的医护人员反馈近三年未领取过法定标准的加班补贴,取而代之的是以“奉献积分”形式计入年终考评。
争议焦点:权益保障与执行难题
政策落地过程中最突出的矛盾体现在劳动价值认定层面。尽管文件提出“补休与补贴二选一”的补偿机制,但在实际操作中,35%的医疗机构将周末值班列为职称晋升的硬性指标,变相形成道德绑架。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上海某三甲医院试点“周末诊疗绩效乘数”制度,将周六上午门诊工作量按1.5倍计算绩效,这种经济补偿与职业发展双轨并行的模式,使医护人员自愿参与率提升至82%。
未来方向:平衡服务与人文关怀
从政策设计层面观察,理想状态应实现“三维动态平衡”:其一,建立分级诊疗配套机制,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向社区医疗机构分流;其二,创新智能化排班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预测各科室接诊波峰;其三,推行强制性带薪休假制度,借鉴航空业疲劳管理系统,对连续工作超48小时的医务人员启动强制休息保护。
该政策的深层价值在于推动医疗行业管理范式转型——从粗放式人力调度转向精细化资源管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如何在保障公共卫生服务供给的同时守住医务人员健康底线,将成为检验医疗体系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尺。正如某省级卫健委负责人所言:“我们要建设的不仅是永不熄灯的门诊大厅,更是可持续运转的医疗人才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