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抗感染药学》为季刊, 季末 25 日出版, 大 16 开, 80页, 邮发代号: 28-194。单价:9.80/册。国内外公发行。《抗感染药学》是江苏省卫生厅主管、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主办的抗感染药学学术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7878/CN 32-1726R。《抗感染药学》主要刊登药学与抗感染药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科研设计、生产工艺、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国内外的药学进展和抗感染药学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办刊宗旨: 创新、存真、求精、服务。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以提高为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实践为主。着重报道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实用性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 本刊特点: 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 重在实用、兼顾提高。 1 征稿范围 国内外抗感染药物药学进展、科研成果与理论、中药与天然药物、生化药物、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药理毒理;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相互作用、合理用药、不良反应、药物代谢动力学; 抗感染药物经济学、药事管理、新药介绍、药学信息。 2 栏目设置 综述与论坛 报道抗感染药物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进行总结、评述、并结合作者在本领域的工作发表见解。 实验研究 报道抗感染药物各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内容可涉及中、西药的合成、制剂、药理、毒理、临床药物试验、药物敏感性实验, 药物质量分析、鉴定、含量测定及改进方法的探讨等。 研究生论文 报道研究生在读时各类药物及抗感染药物具有原创性的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药物与临床 报道抗感染类药物应用于各科疾病的药物疗效评价。 合理用药 报道对临床抗感染用药的合理性、配伍问题分析; 药物使用时的稳定性问题分析; 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讨论处方的合理性问题等。 药物不良反应 报道按照药物说明书使用后出现的个体反应, 探讨分析抗感染药物对各组织器官的不良反应等。 药物经济学 报道抗感染药物在临床各科的治疗中, 药物产生疗效时的费用的分析等。 经验交流 报道工作中的新发现, 经验改进等。 药事管理 报道药学领域中的科学管理, 药事法规等
高原旅行健康全攻略:从预防到应急的科学指南
时间:2025-06-10 16:18:40
高原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众多旅行者,但对于初次体验者而言,高原反应(简称“高反”)及相关健康风险是必须科学应对的挑战。尤其当旅行者本身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或呼吸道疾病,或携带老人、儿童同行时,更需系统性准备。以下从预防、适应、应急三方面提供详实指南。
一、行前准备:筑牢身体防线
基础疾病控制
心脏病或高血压患者需在出发前1-2个月进行专项体检,确保病情稳定。高原缺氧环境会加重心脏负荷,未控制的上呼吸道感染可能诱发高原性心脏病,建议携带便携式血氧仪实时监测。呼吸道疾病患者应备妥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等药物,避免急性发作。
渐进式适应训练
通过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提升心肺功能,模拟高原环境可采用“间歇性低氧训练”——相当于为身体提前安装“氧气节能模式”。出发前3天起服用红景天等药物(需遵医嘱),如同为血管铺设缓冲垫。
物资清单精细化
除常规保暖衣物外,建议携带:
便携氧气瓶(每8小时补充1次,儿童用量减半)
电解质泡腾片(维持体液平衡,避免脱水)
高糖零食(如巧克力,快速供能)
二、抵达初期:48小时黄金适应期
行动准则:慢如树懒
首日避免洗澡、疾走等耗氧行为,活动强度控制在平原时的30%。老人与儿童需额外增加50%休息时间,如同手机开启“省电模式”。
饮食睡眠管理
采用“少食多餐”策略,优先选择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如粥、面条),避免高脂饮食加重消化系统耗氧。睡眠时垫高头部15厘米,改善脑部供氧——类似调整汽车座椅倾斜度以缓解晕车。
环境应激应对
西藏等昼夜温差可达20℃,穿着建议采用“洋葱式叠穿法”。若出现血压升高(>140/90mmHg),立即静卧吸氧,并舌下含服硝苯地平(需医生预先开具)。
三、紧急情况处置:信号识别与自救
危险症状分级
轻度:头痛、恶心(每小时吸氧1-2升缓解)
重度:咳粉红色泡沫痰(急性肺水肿征兆,立即下降海拔并利尿剂治疗)
儿童特殊应对
幼儿表达能力有限,需观察其“活跃度下降+食欲骤减”组合信号。备妥儿童专用退热贴与迷你氧气面罩,避免抗拒吸氧。
撤退决策机制
当血氧饱和度持续<75%或静息心率>120次/分钟,无论症状轻重均应终止行程——如同汽车油表亮红灯时必须加油。
四、季节差异策略
冬季高原含氧量较夏季低15%-20%,心脏病患者应优先选择5-9月出行。春季需防范沙尘暴诱发哮喘,建议佩戴防风护目镜+医用N95口罩。香格里拉等海拔3000米左右地区适合初体验者“阶梯式适应”,每上升500米停留1天。
掌握这些策略后,高原不再是健康禁区,而是可安全探索的秘境。关键在将医学原理转化为可执行动作,让身体与自然达成和谐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