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感染药学杂志

期刊简介

               《抗感染药学》为季刊, 季末 25 日出版, 大 16 开, 80页, 邮发代号: 28-194。单价:9.80/册。国内外公发行。《抗感染药学》是江苏省卫生厅主管、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主办的抗感染药学学术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7878/CN  32-1726R。《抗感染药学》主要刊登药学与抗感染药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科研设计、生产工艺、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国内外的药学进展和抗感染药学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办刊宗旨:     创新、存真、求精、服务。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以提高为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实践为主。着重报道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实用性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 本刊特点: 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 重在实用、兼顾提高。 1   征稿范围       国内外抗感染药物药学进展、科研成果与理论、中药与天然药物、生化药物、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药理毒理;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相互作用、合理用药、不良反应、药物代谢动力学; 抗感染药物经济学、药事管理、新药介绍、药学信息。 2  栏目设置   综述与论坛   报道抗感染药物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进行总结、评述、并结合作者在本领域的工作发表见解。   实验研究   报道抗感染药物各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内容可涉及中、西药的合成、制剂、药理、毒理、临床药物试验、药物敏感性实验, 药物质量分析、鉴定、含量测定及改进方法的探讨等。   研究生论文   报道研究生在读时各类药物及抗感染药物具有原创性的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药物与临床   报道抗感染类药物应用于各科疾病的药物疗效评价。   合理用药   报道对临床抗感染用药的合理性、配伍问题分析; 药物使用时的稳定性问题分析; 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讨论处方的合理性问题等。   药物不良反应   报道按照药物说明书使用后出现的个体反应, 探讨分析抗感染药物对各组织器官的不良反应等。  药物经济学   报道抗感染药物在临床各科的治疗中, 药物产生疗效时的费用的分析等。  经验交流   报道工作中的新发现, 经验改进等。  药事管理   报道药学领域中的科学管理, 药事法规等                

2025年医疗卫生职称改革深度解读:一线医护优待政策与区域差异分析

时间:2025-06-10 11:38:43

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体系职称评审制度迎来深度改革,尤其针对一线医护人员的优待政策成为焦点。随着2025年多地新政陆续落地,卫生资格考试的评审标准、流程及适用条件均发生显著变化。本文将从政策背景、核心调整、区域差异及申报建议四个维度,系统解读这场关乎数百万医疗从业者职业发展的变革。

一、破旧立新:职称评审体系全面重构

传统"唯论文、唯学历、唯资历、唯奖项"的评审模式正在被颠覆。根据人社部与卫健委联合推动的改革方案,新的评价体系将疫情防控表现、基层服务实效等实践成果纳入核心指标,形成"临床能力+公共卫生贡献"的双轨制评价标准。以浙江省为例,2025年起全面推行"以考代评"机制,医药护技等专业的初中级职称认定将完全通过标准化考试完成,此举大幅提升了评审效率与公平性。值得注意的是,县域医共体实施差异化评审:牵头医院侧重疑难重症诊疗能力,分院人员则重点考察全科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实绩,学历要求同步放宽。

二、一线优待:政策窗口期进入倒计时

针对疫情防控一线人员的特殊政策已实施多年,但多地明确设定截止时限。贵州省规定,抗疫人员享受高级职称评审优惠的期限延续至2026年度评审工作结束;而部分省份如安徽省的提前申报政策,虽未明确废止时间,但卫健委回复提示"2024年可能延续"。具体优待措施包括:

  1. 年限突破:符合条件者可直接提前一年申报高一级职称,相当于缩短职业晋升周期20%;

  2. 学分豁免:抗疫工作经历自动折算为继续教育学时,减轻医务人员培训负担;

  3. 评审加分:防控工作成果单独列为评价指标,在总分中最高可获15%的额外权重。

三、地域差异:从"一刀切"到精准施策

改革显著强化了地方自主权,形成各具特色的实施细则。辽宁省创新推出"分段累计"任职年限计算法:2023年前按资格取得时间计算,2024年起改按岗位聘任时间计算,6月30日前完成聘任的可计全年年限。这种弹性机制尤其有利于基层医务人员积累评审资历。而浙江省的考试改革则更强调标准化,将临床操作能力、应急处突水平等纳入笔试与实操考核。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地区均保留"突出贡献者"绿色通道,对在抗疫中表现特别优异者开放破格晋升渠道。

四、备战指南:三步抓住政策红利

  1. 资质核验:立即核对本人是否在官方一线医务人员名单,或准备参与疫情防控的证明文件(如单位派遣记录、工作日志等);

  2. 时间管理:关注所在省份申报截止日,如贵州省高级职称申报需在2026年前完成材料提交;

  3. 材料优化:重点整理抗疫期间病例处理、技术创新等实证材料,采用"数据+案例"形式突出个人贡献。

这场改革犹如医疗人才评价体系的"供给侧结构性调整",通过打破刚性约束、强化实践导向,既肯定了一线人员的特殊贡献,也为基层医疗机构留住人才铺设了制度通道。建议符合条件的医务人员把握最后政策窗口期,将抗疫经历转化为职业发展动能。需特别提醒的是,各地细则更新频繁,申报前务必通过省级卫健委官网或人事考试平台获取最新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