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感染药学杂志

期刊简介

               《抗感染药学》为季刊, 季末 25 日出版, 大 16 开, 80页, 邮发代号: 28-194。单价:9.80/册。国内外公发行。《抗感染药学》是江苏省卫生厅主管、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主办的抗感染药学学术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7878/CN  32-1726R。《抗感染药学》主要刊登药学与抗感染药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科研设计、生产工艺、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国内外的药学进展和抗感染药学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办刊宗旨:     创新、存真、求精、服务。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以提高为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实践为主。着重报道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实用性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 本刊特点: 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 重在实用、兼顾提高。 1   征稿范围       国内外抗感染药物药学进展、科研成果与理论、中药与天然药物、生化药物、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药理毒理;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相互作用、合理用药、不良反应、药物代谢动力学; 抗感染药物经济学、药事管理、新药介绍、药学信息。 2  栏目设置   综述与论坛   报道抗感染药物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进行总结、评述、并结合作者在本领域的工作发表见解。   实验研究   报道抗感染药物各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内容可涉及中、西药的合成、制剂、药理、毒理、临床药物试验、药物敏感性实验, 药物质量分析、鉴定、含量测定及改进方法的探讨等。   研究生论文   报道研究生在读时各类药物及抗感染药物具有原创性的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药物与临床   报道抗感染类药物应用于各科疾病的药物疗效评价。   合理用药   报道对临床抗感染用药的合理性、配伍问题分析; 药物使用时的稳定性问题分析; 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讨论处方的合理性问题等。   药物不良反应   报道按照药物说明书使用后出现的个体反应, 探讨分析抗感染药物对各组织器官的不良反应等。  药物经济学   报道抗感染药物在临床各科的治疗中, 药物产生疗效时的费用的分析等。  经验交流   报道工作中的新发现, 经验改进等。  药事管理   报道药学领域中的科学管理, 药事法规等                

科学晨间五步法:从喝水到情绪管理的全天血糖控制策略

时间:2025-06-03 16:04:09

清晨第一杯水的科学密码

晨起后空腹喝水是许多人坚持的习惯,但如何正确执行却暗藏学问。夜间人体通过呼吸和皮肤蒸发流失约450毫升水分,此时血液黏稠度较高,饮用200-300毫升温水能有效补充体液,促进肾脏代谢废物排出,同时刺激胃肠蠕动预防便秘。需注意的是,水温应接近体温(35-40℃),避免冰水刺激血管收缩或热水损伤食道黏膜。对于糖尿病患者,可加入少量柠檬汁调节酸碱平衡,但需避免蜂蜜等升糖物质。

运动:激活细胞的“钥匙”

早餐后半小时是运动的黄金窗口期。此时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开始转化为血糖,适度运动能像“钥匙”一样打开细胞表面的葡萄糖通道,促进肌肉组织对糖分的利用。研究表明,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太极拳)可使胰岛素敏感性提升20%-30%,效果持续长达48小时。需特别注意,空腹运动可能引发低血糖,建议携带含15克碳水化合物的应急食品(如半根香蕉)。

血糖监测:身体的“实时导航”

晨起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如同导航系统的起点与路标。前者反映基础代谢状态,后者显示饮食控制效果。使用动态血糖仪可捕捉夜间无症状低血糖(常见于使用胰岛素患者),数据显示,规律监测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比不监测者高2.3倍。监测后应建立“血糖日记”,记录食物种类、运动量与情绪波动,帮助医生精准调整控糖方案。

早餐工程:搭建血糖“防波堤”

理想的抗糖早餐需包含三要素:缓释型碳水化合物(如燕麦)、优质蛋白(如水煮蛋)和膳食纤维(如西蓝花)。例如全麦面包夹牛油果鸡蛋的组合,其升糖指数(GI值)仅为49,比白面包(GI 75)降低34%。避免传统高脂高糖搭配(如油条含反式脂肪酸,豆浆加糖后GI值达82),建议采用“三色原则”:白色(乳制品)、绿色(蔬菜)、黄色(粗粮),打造视觉与营养的双重平衡。

情绪调控:看不见的血糖调节器

皮质醇水平在晨间自然升高,但焦虑情绪会使其额外增加50%,导致肝糖输出量上升。可通过“478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激活副交感神经,研究显示,每天10分钟的正念冥想能使空腹血糖下降0.6mmol/L。建议在晨间护理中增加香气疗法,薰衣草精油扩香可降低应激激素分泌,营造平稳的代谢环境。

这些习惯的协同作用如同精密齿轮组:水分滋润代谢引擎,运动强化能量转化,监测提供调整依据,营养构建防御体系,情绪管理消除隐形波动。当五环相扣时,血糖的昼夜节律将趋于理想曲线,为慢性病管理筑起立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