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感染药学杂志

期刊简介

               《抗感染药学》为季刊, 季末 25 日出版, 大 16 开, 80页, 邮发代号: 28-194。单价:9.80/册。国内外公发行。《抗感染药学》是江苏省卫生厅主管、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主办的抗感染药学学术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7878/CN  32-1726R。《抗感染药学》主要刊登药学与抗感染药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科研设计、生产工艺、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国内外的药学进展和抗感染药学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办刊宗旨:     创新、存真、求精、服务。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以提高为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实践为主。着重报道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实用性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 本刊特点: 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 重在实用、兼顾提高。 1   征稿范围       国内外抗感染药物药学进展、科研成果与理论、中药与天然药物、生化药物、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药理毒理;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相互作用、合理用药、不良反应、药物代谢动力学; 抗感染药物经济学、药事管理、新药介绍、药学信息。 2  栏目设置   综述与论坛   报道抗感染药物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进行总结、评述、并结合作者在本领域的工作发表见解。   实验研究   报道抗感染药物各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内容可涉及中、西药的合成、制剂、药理、毒理、临床药物试验、药物敏感性实验, 药物质量分析、鉴定、含量测定及改进方法的探讨等。   研究生论文   报道研究生在读时各类药物及抗感染药物具有原创性的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药物与临床   报道抗感染类药物应用于各科疾病的药物疗效评价。   合理用药   报道对临床抗感染用药的合理性、配伍问题分析; 药物使用时的稳定性问题分析; 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讨论处方的合理性问题等。   药物不良反应   报道按照药物说明书使用后出现的个体反应, 探讨分析抗感染药物对各组织器官的不良反应等。  药物经济学   报道抗感染药物在临床各科的治疗中, 药物产生疗效时的费用的分析等。  经验交流   报道工作中的新发现, 经验改进等。  药事管理   报道药学领域中的科学管理, 药事法规等                

评职称期刊选择指南:如何避开知网刊的误区

时间:2025-05-27 09:48:49

在职称评审中,论文发表是核心考核指标之一,但许多作者因不了解期刊类型和评审规则,误选“知网会议刊”等高风险期刊,导致评审失败。以下结合最新政策与实践经验,梳理避坑要点及选刊策略。

一、知网会议刊的常见风险

  1. 不被评审单位认可
    知网会议刊通常指单篇文章通过会议渠道上传至知网会议数据库,而非正式纸质期刊。多数单位要求论文需在正刊(与纸质期刊同步收录)中发表,会议刊因缺乏正式刊号和出版流程,常被认定为“无效发表”


    案例:某作者发表在知网会议刊的论文,因单位要求“正刊首页检索”,评审时被直接否决

  2. 学术争议与假刊风险
    部分会议刊由非正规机构运营,存在套用正规刊号、伪造会议信息等问题。此类期刊可能被归类为“假刊”或“套刊”,不仅无法用于职称评审,还可能引发学术诚信风险

  3. 数据库收录不透明
    知网会议刊可能仅出现在知网“会议论文集”板块,而非期刊主站。部分单位明确要求论文需在期刊主站收录,此类情况易导致材料无效

二、如何识别高风险期刊

  1. 核查刊号与备案

    正规期刊需同时具备CN(国内刊号)和ISSN(国际刊号),并通过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查询备案状态

    警惕无CN号或仅标注ISSN号的期刊(如国际普刊),此类刊物多数单位不予认可

  2. 验证数据库收录情况

    优先选择在知网、万方、维普首页可查的期刊,避免仅出现在子板块(如万方DOI、维普仓储)的刊物

    确认论文需与期刊正刊同步收录,而非单独上传至会议数据库


  3. 警惕“低价陷阱”

    正规期刊版面费通常在3000元以上(普刊),若代理机构宣称“几百元即可发表”,极可能为假刊或套刊

三、安全选刊的核心策略

  1. 严格匹配评审要求

    查阅单位职称文件,明确期刊级别(如核心、省级)、数据库要求(如知网首页检索)及学科方向

    例如:教育类高级职称需选择《教育研究》(北大核心)等权威期刊,而非非备案的“国际教育刊”

  2. 优先选择正刊与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北大核心、CSSCI、科技核心)认可度高,但审稿周期长(3-6个月),建议提前1年规划

    普通期刊需确保为纸质出版,避免电子刊、报纸刊号刊物

  3. 关注期刊的学术质量

    参考影响因子、被引频次等指标,避免选择影响因子低于学科平均水平的期刊

    通过知网检索期刊近3年发文方向,确保与自身研究领域契合

四、其他避坑指南

  1. 慎选增刊与特刊
    增刊虽与正刊刊号相同,但多数单位不认可其学术价值,需以评审文件为准

  2. 避免跨学科投稿
    期刊对专业方向有严格限制,跨学科论文易被认定为“偏离主题”,影响评审结果

  3. 留存完整证明材料
    发表后需保存录用通知、样刊、检索页(知网PDF下载页),部分单位要求公证或加盖公章

五、总结

评职称论文发表的核心原则是“合规性”与“质量匹配”。作者需以单位文件为基准,结合期刊资质、收录情况、学术影响力综合决策。若时间紧迫,可借助正规代投平台(如聚观新闻推)提高效率,但需警惕虚假承诺。

关键提醒:2025年多地评审政策收紧,对会议刊、电子刊的审查更为严格,建议优先选择2024年后新晋核心期刊或备案明确的普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