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感染药学杂志

期刊简介

               《抗感染药学》为季刊, 季末 25 日出版, 大 16 开, 80页, 邮发代号: 28-194。单价:9.80/册。国内外公发行。《抗感染药学》是江苏省卫生厅主管、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主办的抗感染药学学术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7878/CN  32-1726R。《抗感染药学》主要刊登药学与抗感染药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科研设计、生产工艺、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国内外的药学进展和抗感染药学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办刊宗旨:     创新、存真、求精、服务。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以提高为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实践为主。着重报道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实用性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 本刊特点: 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 重在实用、兼顾提高。 1   征稿范围       国内外抗感染药物药学进展、科研成果与理论、中药与天然药物、生化药物、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药理毒理;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相互作用、合理用药、不良反应、药物代谢动力学; 抗感染药物经济学、药事管理、新药介绍、药学信息。 2  栏目设置   综述与论坛   报道抗感染药物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进行总结、评述、并结合作者在本领域的工作发表见解。   实验研究   报道抗感染药物各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内容可涉及中、西药的合成、制剂、药理、毒理、临床药物试验、药物敏感性实验, 药物质量分析、鉴定、含量测定及改进方法的探讨等。   研究生论文   报道研究生在读时各类药物及抗感染药物具有原创性的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药物与临床   报道抗感染类药物应用于各科疾病的药物疗效评价。   合理用药   报道对临床抗感染用药的合理性、配伍问题分析; 药物使用时的稳定性问题分析; 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讨论处方的合理性问题等。   药物不良反应   报道按照药物说明书使用后出现的个体反应, 探讨分析抗感染药物对各组织器官的不良反应等。  药物经济学   报道抗感染药物在临床各科的治疗中, 药物产生疗效时的费用的分析等。  经验交流   报道工作中的新发现, 经验改进等。  药事管理   报道药学领域中的科学管理, 药事法规等                

医疗反腐风暴:从检验科到手术室的腐败链条与精准打击

时间:2025-05-22 11:25:26

四川某县医院检验科主任老李,表面上是个技术专家,背地里却玩着“左手招标、右手收钱”的把戏。这人能同时兼任采购推荐人、评标专家、科室负责人三重身份,自己推荐的医疗器械公司,在评标会上还能给自己公司打高分,最后中标就像自家后院摘菜一样容易。这种“一条龙腐败”直接导致医院采购的仪器价格虚高40%,最后全摊在了老百姓的医药费里。

藏在试剂盒里的猫腻

医疗器械采购成了重灾区,腐败分子们发明了各种“高科技玩法”。比如某三甲医院的CT机采购,厂家会把200万的设备标价600万,多出来的400万就变成“技术培训费”“售后服务费”层层分账。更隐蔽的是耗材腐败,像骨科手术用的钛合金钢板,医生用哪家公司的产品,就能按厘米数拿提成,一台手术下来医生口袋能多出半个月工资。

医保资金成了唐僧肉

某市医保局干部和民营医院勾结,把健康老人拉去住院,每天发放两斤鸡蛋当“工资”。这些“假病人”每天在医院打牌聊天,产生的百万医保支出,最后都进了私人腰包。还有药企专门研究医保报销目录,把普通胃药换个“缓释片”的马甲挤进报销名单,价格立马翻三倍。

反腐组合拳打出新章法

这次中纪委带着九个部门搞了“反腐联合舰队”,既有公安查资金流水,又有审计盯假账,连市场监管都加入了打假队伍。有个绝招叫“穿透式查账”——比如查某院长家小区物业费,发现他每月交3000元物业费,但物业公司系统显示实际只要800元,多出来的2200元就是药企变相行贿。

手术刀式精准打击

巡察组现在都带着大数据专家出任务,像泸州查处的某院长,就是通过比对药店销售数据发现的蹊跷——医院明明采购了10万盒某抗生素,但全市药店同期竟然卖出15万盒同款药,顺藤摸瓜查出了药贩子用医院渠道洗白过期药品的惊天大案。

这场医疗反腐风暴最狠的招数是“连根拔起”策略,既抓收钱的院长主任,也查送钱的药代企业。某上市药企就因为给医生提供“海外学术会议”被立案,股价当天跌停,吓得整个行业连夜下架了各种“学术推广费”。老百姓现在能明显感觉到,以前要送红包才能排上的专家号,现在规规矩矩放到了挂号平台上。

医疗反腐就像给整个行业做了场大手术,虽然治疗过程有点疼,但清除了这些寄生在医疗体系里的“腐败肿瘤”,最终能让老百姓看得起病、用得上真药。这场风暴刮到现在,已经有38名院长书记落马,120多家药企被约谈,医疗采购成本平均下降了18%——这些数字换算成民生福利,相当于给全国每位患者省出了一次感冒药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