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抗感染药学》为季刊, 季末 25 日出版, 大 16 开, 80页, 邮发代号: 28-194。单价:9.80/册。国内外公发行。《抗感染药学》是江苏省卫生厅主管、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主办的抗感染药学学术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7878/CN 32-1726R。《抗感染药学》主要刊登药学与抗感染药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科研设计、生产工艺、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国内外的药学进展和抗感染药学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办刊宗旨: 创新、存真、求精、服务。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以提高为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实践为主。着重报道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实用性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 本刊特点: 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 重在实用、兼顾提高。 1 征稿范围 国内外抗感染药物药学进展、科研成果与理论、中药与天然药物、生化药物、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药理毒理;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相互作用、合理用药、不良反应、药物代谢动力学; 抗感染药物经济学、药事管理、新药介绍、药学信息。 2 栏目设置 综述与论坛 报道抗感染药物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进行总结、评述、并结合作者在本领域的工作发表见解。 实验研究 报道抗感染药物各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内容可涉及中、西药的合成、制剂、药理、毒理、临床药物试验、药物敏感性实验, 药物质量分析、鉴定、含量测定及改进方法的探讨等。 研究生论文 报道研究生在读时各类药物及抗感染药物具有原创性的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药物与临床 报道抗感染类药物应用于各科疾病的药物疗效评价。 合理用药 报道对临床抗感染用药的合理性、配伍问题分析; 药物使用时的稳定性问题分析; 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讨论处方的合理性问题等。 药物不良反应 报道按照药物说明书使用后出现的个体反应, 探讨分析抗感染药物对各组织器官的不良反应等。 药物经济学 报道抗感染药物在临床各科的治疗中, 药物产生疗效时的费用的分析等。 经验交流 报道工作中的新发现, 经验改进等。 药事管理 报道药学领域中的科学管理, 药事法规等
揭秘!浅表性胃炎到癌症几步之遥?
时间:2025-05-15 11:34:21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胃病似乎成了许多人的“老朋友”,其中浅表性胃炎尤为常见。它时常以胃痛、胃胀、嗳气等不适症状提醒着我们的存在,让人不禁担忧:浅表性胃炎距离癌症究竟有多远呢?
浅表性胃炎,从医学角度来讲,是一种慢性胃黏膜浅表性炎症,属于胃炎中较为轻微的一种类型。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不良的饮食习惯首当其冲。长期暴饮暴食、喜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饮食不规律等,都会对胃黏膜造成反复刺激,引发炎症。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也是浅表性胃炎常见的致病因素之一。这种细菌能够在胃黏膜定植,破坏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导致炎症发生。还有长期的精神压力过大、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也会影响胃部的神经调节,使胃黏膜血液循环障碍,进而诱发浅表性胃炎。
一般来说,单纯的浅表性胃炎距离癌症还相对比较遥远。大多数浅表性胃炎患者经过合理的治疗和生活习惯的调整,病情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甚至完全治愈,不会进一步发展。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可以对浅表性胃炎掉以轻心,因为它确实存在一定的恶变风险,尽管这种风险相对较低。
如果浅表性胃炎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胃黏膜的炎症会反复发作,在这过程中,胃黏膜会不断地进行自我修复,而频繁的损伤与修复可能会导致胃黏膜上皮细胞出现异常增生。这种异常增生是胃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前期病变阶段,不过从浅表性胃炎发展到胃癌,通常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中间还会经过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等多个阶段。
萎缩性胃炎是在浅表性胃炎基础上,胃黏膜腺体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的一种病理状态。此时,胃黏膜的自我保护和修复能力进一步下降,胃酸分泌也可能受到影响,肠道菌群容易在胃内定植,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刺激胃黏膜,使得胃黏膜的病变程度加重。肠上皮化生则是指胃黏膜上皮被肠型上皮所替代,这是一种适应性反应,但也属于癌前病变的一种表现。不典型增生更是细胞异型性增生的体现,根据其程度不同,分为轻、中、重度,重度不典型增生被视为癌前病变,极有可能发展为胃癌。
如何避免浅表性胃炎向癌症方向发展呢?首先,要积极治疗浅表性胃炎。一旦确诊,应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如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保护胃黏膜的药物等,以减轻炎症,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其次,调整生活习惯至关重要。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均衡。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幽门螺杆菌的再次感染。此外,学会缓解精神压力,保持心情舒畅,通过适当的运动、休闲活动等方式,调节身心状态,也有助于胃病的康复。
浅表性胃炎虽然看似普通,但也不能忽视它潜在的风险。了解其与癌症之间的关系,积极预防和治疗,才能让我们的胃更加健康,远离癌症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