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抗感染药学》为季刊, 季末 25 日出版, 大 16 开, 80页, 邮发代号: 28-194。单价:9.80/册。国内外公发行。《抗感染药学》是江苏省卫生厅主管、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主办的抗感染药学学术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7878/CN 32-1726R。《抗感染药学》主要刊登药学与抗感染药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科研设计、生产工艺、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国内外的药学进展和抗感染药学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办刊宗旨: 创新、存真、求精、服务。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以提高为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实践为主。着重报道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实用性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 本刊特点: 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 重在实用、兼顾提高。 1 征稿范围 国内外抗感染药物药学进展、科研成果与理论、中药与天然药物、生化药物、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药理毒理;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相互作用、合理用药、不良反应、药物代谢动力学; 抗感染药物经济学、药事管理、新药介绍、药学信息。 2 栏目设置 综述与论坛 报道抗感染药物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进行总结、评述、并结合作者在本领域的工作发表见解。 实验研究 报道抗感染药物各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内容可涉及中、西药的合成、制剂、药理、毒理、临床药物试验、药物敏感性实验, 药物质量分析、鉴定、含量测定及改进方法的探讨等。 研究生论文 报道研究生在读时各类药物及抗感染药物具有原创性的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药物与临床 报道抗感染类药物应用于各科疾病的药物疗效评价。 合理用药 报道对临床抗感染用药的合理性、配伍问题分析; 药物使用时的稳定性问题分析; 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讨论处方的合理性问题等。 药物不良反应 报道按照药物说明书使用后出现的个体反应, 探讨分析抗感染药物对各组织器官的不良反应等。 药物经济学 报道抗感染药物在临床各科的治疗中, 药物产生疗效时的费用的分析等。 经验交流 报道工作中的新发现, 经验改进等。 药事管理 报道药学领域中的科学管理, 药事法规等
沙库巴曲缬沙坦与阿托伐他汀能否合用?揭秘!
时间:2025-01-03 15:57:04
在现代社会,高血压与高脂血症这两种疾病如同一对“难兄难弟”,常常一同出现,给许多患者的健康带来了双重挑战。面对这样的困境,医生通常会开具降压药与他汀类药物来共同应对,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然而,当涉及到具体药物的选择与搭配时,患者往往会产生疑问:沙库巴曲缬沙坦与阿托伐他汀这两种药物合用,是否存在冲突呢?为了解答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两种药物的特性及其相互作用。
沙库巴曲缬沙坦,作为一种创新的抗高血压药物,其独特之处在于它结合了脑啡肽酶抑制剂沙库巴曲与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缬沙坦的双重作用。这种组合不仅能有效降低血压,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心脏功能,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而阿托伐他汀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他汀类药物,以其卓越的降脂效果著称,能够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尽管这两种药物各自具有显著的疗效,但当它们联合使用时,却可能引发一些潜在的问题。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阿托伐他汀与沙库巴曲缬沙坦的合用可能增加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生风险。横纹肌溶解症是一种严重的肌肉疾病,其特征是肌肉细胞的快速破坏,导致肌肉内容物泄漏到血液中,进而可能引发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后果。
为什么这两种药物的合用会增加横纹肌溶解症的风险呢?这主要与它们各自的药理作用及代谢途径有关。沙库巴曲缬沙坦通过抑制脑啡肽酶来发挥降压作用,而这一过程可能间接影响到肌肉细胞的正常代谢。另一方面,阿托伐他汀作为他汀类药物的一种,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肝脏内的胆固醇合成酶来降低血脂水平。然而,他汀类药物也可能对肌肉细胞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与其他药物合用时,这种影响可能会被放大。
当沙库巴曲缬沙坦与阿托伐他汀合用时,两种药物可能同时作用于肌肉细胞,增加了肌肉受损和发生横纹肌溶解症的风险。虽然这种风险并非绝对存在,且发生率相对较低,但考虑到横纹肌溶解症的严重后果,我们仍需对此保持高度警惕。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与合理用药,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肝肾功能、既往病史等,并权衡利弊后谨慎选择药物组合。同时,患者也应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不得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在用药过程中,如出现任何不适症状或异常反应,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寻求专业建议。
对于正在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的患者来说,定期进行肝肾功能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及时发现药物可能引起的潜在毒性反应或并发症,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沙库巴曲缬沙坦与阿托伐他汀这两种药物在合用时确实存在一定的冲突风险。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两种药物不能合用或必须避免合用。关键在于如何在充分了解药物特性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和使用,以确保患者的安全与有效治疗。因此,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始终保持与医生的良好沟通与合作,共同为自身的健康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