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抗感染药学》为季刊, 季末 25 日出版, 大 16 开, 80页, 邮发代号: 28-194。单价:9.80/册。国内外公发行。《抗感染药学》是江苏省卫生厅主管、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主办的抗感染药学学术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7878/CN 32-1726R。《抗感染药学》主要刊登药学与抗感染药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科研设计、生产工艺、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国内外的药学进展和抗感染药学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办刊宗旨: 创新、存真、求精、服务。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以提高为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实践为主。着重报道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实用性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 本刊特点: 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 重在实用、兼顾提高。 1 征稿范围 国内外抗感染药物药学进展、科研成果与理论、中药与天然药物、生化药物、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药理毒理;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相互作用、合理用药、不良反应、药物代谢动力学; 抗感染药物经济学、药事管理、新药介绍、药学信息。 2 栏目设置 综述与论坛 报道抗感染药物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进行总结、评述、并结合作者在本领域的工作发表见解。 实验研究 报道抗感染药物各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内容可涉及中、西药的合成、制剂、药理、毒理、临床药物试验、药物敏感性实验, 药物质量分析、鉴定、含量测定及改进方法的探讨等。 研究生论文 报道研究生在读时各类药物及抗感染药物具有原创性的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药物与临床 报道抗感染类药物应用于各科疾病的药物疗效评价。 合理用药 报道对临床抗感染用药的合理性、配伍问题分析; 药物使用时的稳定性问题分析; 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讨论处方的合理性问题等。 药物不良反应 报道按照药物说明书使用后出现的个体反应, 探讨分析抗感染药物对各组织器官的不良反应等。 药物经济学 报道抗感染药物在临床各科的治疗中, 药物产生疗效时的费用的分析等。 经验交流 报道工作中的新发现, 经验改进等。 药事管理 报道药学领域中的科学管理, 药事法规等
尺神经损伤
时间:2024-12-18 17:31:54
疾病概述
尺神经损伤后手的尺侧、小指全部、环指尺侧感觉均消失。尺神经深枝为运动枝,有时受刺伤或贯穿伤。在腕部,尺神经易受到割裂伤。在手指及掌部,尺神经浅支亦易受割裂伤。
疾病描述
尺神经来自臂丛内侧束,沿肱动脉内侧下行,上臂中段逐渐转向背侧,经肱骨内上髁后侧的尺神经沟,穿尺侧腕屈肌尺骨头与肱骨头之间,发出分支至尺侧腕屈肌,然后于尺侧腕屈肌与指深屈肌间进入前臂掌侧发出分支至指深屈计尺侧半,再与尺动脉伴行,于尺侧腕屈肌桡深面至腕部,于腕上约5cm发出手背支至手背尺侧皮肤。主干通过豌豆骨与钩骨之间的腕尺管即分为深、浅支,深支穿小鱼际肌进入手掌深部,支配小鱼际肌,全部骨间肌和3、4蚓状肌及拇收肌和拇短屈肌内侧头。浅支至手掌尺侧及尺侧一个半指皮肤。尺神经易在腕部和肘部损伤。
症状体征
腕部损伤主要表现为骨间肋、蚓状肌、拇收肌麻痹所致环、小指爪形手畸形及手指内收、外展障碍和Froment征以及手部尺侧半和尺侧一个半手指感觉障碍,特别是小指感觉消失。肘上损伤除以上表现外另有环、小指末节屈曲功能障碍。
病理生理
尺神经来自臂丛内侧束,沿肱动脉内侧下行,上臂中段逐渐转向背侧,经肱骨内上髁后侧的尺神经沟,穿尺侧腕屈肌尺骨头与肱骨头之间,发出分支至尺侧腕屈肌,然后于尺侧腕屈肌与指深屈肌间进入前臂掌侧发出分支至指深屈计尺侧半,再与尺动脉伴行,于尺侧腕屈肌桡深面至腕部,于腕上约5cm发出手背支至手背尺侧皮肤。主干通过豌豆骨与钩骨之间的腕尺管即分为深、浅支,深支穿小鱼际肌进入手掌深部,支配小鱼际肌,全部骨间肌和3、4蚓状肌及拇收肌和拇短屈肌内侧头。浅支至手掌尺侧及尺侧一个半指皮肤。尺神经损伤后导致相应的功能障碍。
治疗方案
尺神经损伤修复后手内肌功能恢复较差,特别是高位损伤。除应尽早修复神经外,腕部尺神经运动与感觉神经已分成束,可采用神经束缝合,以提高手术效果。晚期功能重建主要是矫正爪形手畸形。
用药安全
1、尺神经损伤是黄斑裂洞术后的一种眼外并发症,可以归咎于手术后面朝下手臂固定的姿势。实施手术的外科医师应告诫患者尽量减少双肘固定姿势的时间,尤其应当对弯曲肘部施加的压力减到最小。
2、根据损伤情况,作减压、松解或吻合术。为了获得长度,可将尺神经移至肘前。尺神经吻合后的效果不如桡神经和正中神经。桡神经大部分为运动纤维,正中神经大部分为感觉纤维,而尺神经中感觉与运动纤维大致相等,故缝合时尤须注意准确对位,不可旋转。在尺神经远侧单纯缝合感觉枝及运动枝,效果良好。如无恢复,可转移食指、小指固有伸肌及中环指屈指浅肌代替骨间肌和蚓状肌,改善手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