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抗感染药学》为季刊, 季末 25 日出版, 大 16 开, 80页, 邮发代号: 28-194。单价:9.80/册。国内外公发行。《抗感染药学》是江苏省卫生厅主管、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主办的抗感染药学学术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7878/CN 32-1726R。《抗感染药学》主要刊登药学与抗感染药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科研设计、生产工艺、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国内外的药学进展和抗感染药学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办刊宗旨: 创新、存真、求精、服务。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以提高为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实践为主。着重报道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实用性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 本刊特点: 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 重在实用、兼顾提高。 1 征稿范围 国内外抗感染药物药学进展、科研成果与理论、中药与天然药物、生化药物、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药理毒理;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相互作用、合理用药、不良反应、药物代谢动力学; 抗感染药物经济学、药事管理、新药介绍、药学信息。 2 栏目设置 综述与论坛 报道抗感染药物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进行总结、评述、并结合作者在本领域的工作发表见解。 实验研究 报道抗感染药物各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内容可涉及中、西药的合成、制剂、药理、毒理、临床药物试验、药物敏感性实验, 药物质量分析、鉴定、含量测定及改进方法的探讨等。 研究生论文 报道研究生在读时各类药物及抗感染药物具有原创性的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药物与临床 报道抗感染类药物应用于各科疾病的药物疗效评价。 合理用药 报道对临床抗感染用药的合理性、配伍问题分析; 药物使用时的稳定性问题分析; 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讨论处方的合理性问题等。 药物不良反应 报道按照药物说明书使用后出现的个体反应, 探讨分析抗感染药物对各组织器官的不良反应等。 药物经济学 报道抗感染药物在临床各科的治疗中, 药物产生疗效时的费用的分析等。 经验交流 报道工作中的新发现, 经验改进等。 药事管理 报道药学领域中的科学管理, 药事法规等
医生职称改革政策解析
时间:2024-12-13 14:43:00
2025 年开始,部分地区实施了新的医生职称改革政策,以浙江省为例,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改革内容及建议:
改革内容
完善评价标准:
注重医德医风考核:把政治品德和职业道德放在评价首位,用人单位须建立健全医德医风考核制度,将是否利用职务之便索要、非法收受财物或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等行为纳入考核范围,同时实行学术造假 “一票否决制”。
分层分类制定评价标准:破除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唯 “帽子” 等倾向,省里分类制定医疗、护理、药学、医学技术、中医、公共卫生、临床研究和基层卫生专业评价标准。各地市和自主评聘单位可在不低于省里标准基础上,制定本地区和本单位的评价标准。对省级三甲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人员重点评价医学科研创新能力;市级医疗机构人员按临床为主科研为辅分类评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不做科研论文硬性要求,重点评价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实行职称评审代表作制度: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代表性成果作为职称评审的主要内容,探索建立全省卫生人员职称申报代表作案例库,实行职称申报代表作公开公示制。代表作包括项目报告、病案分析资料、医疗卫生新技术推广使用报告、临床病案、科普作品、论文论著等多种形式。
明确评价导向:
主动进修学习:医师晋升副高级职称前,应当有进修学习经历。省市级单位医师须到省内外机构进修学习累计 3 个月,县级单位医师须到上级单位进修学习累计 6 个月,县以下单位医师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累计 3 个月。其它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可结合专业特点,积极参加进修学习。
鼓励社会服务:医师晋升为副高级职称前,应当有累计一年以上在县级及以下或者对口支援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经历。在县级及以下服务的,其中 6 个月服务需定点连续完成,其余 6 个月可通过参加巡回医疗、义诊等形式予以累计。完成政府统一选派的对口支援服务任务的,可视同完成晋升职称前下基层服务 。
创新评价机制 :
完善职称评价方式:医、药、护、技初中级职称列入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专业,全部实行以考代评。临床研究专业初中级职称实行以考代评,高级职称采取考试和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评价,由省卫生健康委统一组织评审。
全面开展卫生人才临床能力评价:基于国家卫生人才评价数据标准,建立浙江省卫生人才评价数据平台,并与相关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
优化县域医共体职称评聘:根据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和分院的不同功能定位和分级诊疗的要求,分类设置岗位,分类开展评价。对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的人员重点考核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及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处置等内容;对医共体分院人员按照基层卫生人员评价标准进行评价,适当放宽学历等要求,重点考核全科诊疗、康复、中医药等内容。
完善跨系列晋升机制:在医学高等院校中承担医学教学任务且已具有教学系列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近 3 年来在本校直属附属医院不间断从事临床工作,达到规定要求,可申报兼评卫生系列高级职称。已取得且已聘任其他系列职称的人员,因工作岗位变动,从事卫生专业技术工作 1 年以上,达到规定要求,可转评同级别卫生专业职称 。
备考建议
了解政策细节:详细研读所在地区的职称改革政策文件,明确各项具体要求和条件,如学历资历、进修学习、基层服务等方面的规定,确保自身符合报考条件,并了解评审流程和时间安排。
提升专业能力:加强临床实践,积累丰富的病例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这将是重要的评审依据。同时,关注医学科研动态,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对于省级三甲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的人员来说,科研成果在评审中仍占有重要分量。
准备代表作:根据职称评审代表作制度的要求,精心挑选和准备具有代表性的成果,如高质量的论文论著、科研项目报告、临床病案分析等,并确保代表作的真实性和创新性。
规划进修与服务:合理安排进修学习时间,选择与自身专业发展相关的进修机构和项目,积累进修经历。同时,积极参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或对口支援工作,按照要求完成相应的服务时长,并认真记录服务过程中的工作成果和经验 。
关注其他要求:注意职称评审中的其他细节要求,如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的获取、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的撰写、答辩技巧的准备等,确保在各个环节都能充分展现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