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抗感染药学》为季刊, 季末 25 日出版, 大 16 开, 80页, 邮发代号: 28-194。单价:9.80/册。国内外公发行。《抗感染药学》是江苏省卫生厅主管、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主办的抗感染药学学术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7878/CN 32-1726R。《抗感染药学》主要刊登药学与抗感染药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科研设计、生产工艺、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国内外的药学进展和抗感染药学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办刊宗旨: 创新、存真、求精、服务。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以提高为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实践为主。着重报道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实用性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 本刊特点: 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 重在实用、兼顾提高。 1 征稿范围 国内外抗感染药物药学进展、科研成果与理论、中药与天然药物、生化药物、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药理毒理;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相互作用、合理用药、不良反应、药物代谢动力学; 抗感染药物经济学、药事管理、新药介绍、药学信息。 2 栏目设置 综述与论坛 报道抗感染药物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进行总结、评述、并结合作者在本领域的工作发表见解。 实验研究 报道抗感染药物各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内容可涉及中、西药的合成、制剂、药理、毒理、临床药物试验、药物敏感性实验, 药物质量分析、鉴定、含量测定及改进方法的探讨等。 研究生论文 报道研究生在读时各类药物及抗感染药物具有原创性的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药物与临床 报道抗感染类药物应用于各科疾病的药物疗效评价。 合理用药 报道对临床抗感染用药的合理性、配伍问题分析; 药物使用时的稳定性问题分析; 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讨论处方的合理性问题等。 药物不良反应 报道按照药物说明书使用后出现的个体反应, 探讨分析抗感染药物对各组织器官的不良反应等。 药物经济学 报道抗感染药物在临床各科的治疗中, 药物产生疗效时的费用的分析等。 经验交流 报道工作中的新发现, 经验改进等。 药事管理 报道药学领域中的科学管理, 药事法规等
深入了解论文审稿的“三审制”:流程、审核内容及重要性
时间:2024-04-28 10:52:11
我们都知道,论文的发表是一个复杂且耗时的过程,其中审稿环节占据了整个发表周期的大部分时间。这个审稿过程通常包括三个阶段:初审、外审和终审,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三审”。那么,这三个审稿阶段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呢?每个阶段又都审核哪些内容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一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三审制”。这是“三级审稿责任制度”的简称,有时也被称为“三审责任制度”。在这个制度下,每一个审稿阶段都有明确的人员负责,程序上交叉互补、递进制约。这种制度设计旨在确保对书稿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避免因编辑人员知识不足或工作疏忽而造成的失误,从而严格把控书稿质量。
“三审制”具体包括初审、复审和终审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由不同的人员来完成。初审通常由收稿的编辑负责,他们会从硬性指标和软性指标两个方面来评估论文是否达到发表标准,以及是否适合在本期刊上发表。例如,如果一篇论文的学术水平或研究方向与期刊的定位不符,或者存在较高的重复率,那么它可能无法通过初审。
接下来是复审阶段,这一环节会由杂志社聘请的专家进行第二次审核。他们需要从更高的角度对初审的审读意见进行评估,并对书稿的内容、形式和原则性问题进行重新审核。同时,他们还会标明自己的看法和处理意见,为后续的终审提供参考。
终审是论文审核的最后一道关卡,由主编或副主编负责。他们会从论文的政治方面、与期刊的符合度、是否违背社会文明精神以及学术价值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审核。只有通过终审的论文,才能最终得以发表。
三审制度在论文发表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有助于提高论文的质量。通过三个阶段的审稿过程,论文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能够得以及时发现并改正,从而提升论文的整体质量。其次,三审制度能够增加论文被接受的机会。经过严格的审稿流程,论文更有可能符合期刊的标准和要求,从而提高被接受的概率。最后,三审制度还能够加强学术交流。在审稿过程中,作者有机会与编辑部和同行专家进行沟通和交流,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作者的学术水平,还能够拓宽其学术视野。
以上就是关于论文审稿三审制的全部内容。希望通过这些介绍,大家能够对论文审稿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如果还有其他疑问或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欢迎随时咨询云平文化在线编辑!